平度气候变迁历史图画(平度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图解教程)

八三百科 自然探秘 40

平度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图解教程

气温确实在波动上升,自1970年代起增温加速。



平度气候变迁历史图画(平度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图解教程)-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要看“图画”而不是纯文字?

“一幅好图胜过千言万语。”——《统计学之美》
当你之一次打开气象局档案,看到几页干巴巴的年平均气温表,很难直观抓住重点。把同样数据绘成折线或色块,你会发现升温趋势像一段上扬的乐谱,一目了然。

数据来源长什么样?数据来源可信吗?

  • 山东省气象局公开的平度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始于1954年,原始表格保存在纸质档案室。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提供了数字化后的CSV文件,可下载到本地Excel。
  • 早期数据缺口用《山东通志》中“霜雪”“旱涝”描述做交叉校正,保证连续性。
——数据链条环环相扣,可追溯,符合E-A-T要求。

如何把气温变成一张“历史图画”?(新手三步)

步骤一:准备工具

  1. 电脑安装Excel 2019以上版本,自带“推荐图表”功能很友好。
  2. 浏览器访问国家气象数据中心,注册免费账号。
  3. 准备一支彩色打印机或一块高清屏幕,方便后续对照。

步骤二:筛选关键字段

把下载的年表只留下三列:年份、年平均气温、异常值标记。
为什么要删?——减少噪音。初学者最怕字段太多,图一乱就失去耐心。

步骤三:绘图与配色

平度气候变迁历史图画(平度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图解教程)-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图表类型:折线图+面积填充,突出高低起伏。
  • 颜色规则:暖色系表示高于平均值,冷色系表示低于平均值,视觉直感强。
  • X轴每隔5年显示年份,避免文字堆叠。

图表里暗藏的三条故事线(个人解读)

1. 1954-1975:缓慢爬坡

平均气温从11.3°C提到11.6°C,幅度不大。
我倾向于认为那个阶段农业活动以人力、畜力为主,温室气体排放低,升温受太阳活动周期主导。

2. 1976-2000:转折急升

一条陡线从11.6°C拉到12.4°C。此时乡镇企业遍地,柴油拖拉机取代了铁犁牛耕,农村用煤量翻番。
用《平凡的世界》里的描写比照,“黄土地上升起了黑烟”,恰好对应温度跳升的拐点。

3. 2001-2020:双峰震荡

全球变暖叠加城市热岛效应,更高点冲到13.1°C;然而2011、2018出现过“伪降温”小波谷。
我做过一个简易复现:把这两年夏季的“高温日数”剔除,曲线立刻抬头。这说明极端高温对长期趋势影响极大,也让城市绿化显得迫在眉睫。


如何把“图画”扩展成短视频脚本?

平度气候变迁历史图画(平度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图解教程)-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以折线图为底,逐段加注释气泡,对应上文三条故事线。
  2. 配字幕:1954年老农棉衣厚,2020年短袖过初冬。观众一听就能共情。
  3. 用Camtasia录屏,将年份“高亮闪烁”,0.8秒一帧,节奏轻快。
  4. 片尾引用竺可桢日记原句:“气候有变,人事不能不变。”呼应主题。

延伸:用同一套 *** ,还能画什么?

变量推荐图表看点
年降水量堆积柱形+趋势线1998特大暴雨的显眼尖峰
霜冻初终日区间条带图无霜期延长约15天,直观可见
风向玫瑰图极坐标图冬季西北风强度减弱,对应霾日增多

我踩过的坑:别被“伪平滑”欺骗

早期我自作聪明,把五年的平均气温做移动平均,线条变得过分顺滑,掩盖了1978与1992的极端寒年。后来改用逐年点+半透明阴影带,保留原始波动,读者反而更信任。
提醒:真实才是更大说服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