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怎么看)

八三百科 自然探秘 22

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怎么看

直接用气象局网站就能免费下载,高清PDF+数据包。

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怎么看)-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澳门气候图去哪儿找最权威?

新手最常问的就是“我该点哪个链接?”。我当初也踩过坑——搜索引擎前几条全是旅游软文。其实答案藏在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官网>教育与资源>气候统计图。网页右下角有“Historical Climate Charts”按钮,点进去年份范围选“1980—2023”,格式选“SVG+CSV”,一键打包。


一张图里到底装了什么信息

  • 温度折线:每月均温的更高、更低、均值一起叠放,能看到台风前后的骤升骤降。
  • 雨量柱状:单位毫米,8月峰值可达500 mm以上;旁边还有一条“更大日雨量”虚线作为风险补充。
  • 热带气压路径叠加:用淡色轨迹标出台风掠过澳门的日子,能直接对照降雨暴增的柱形。

为什么1980年是个重要分水岭

官方把记录拆成“1960—1979”和“1980以后”两段,主要因为监测站升级。澳门大炮台监测站1980年从人工百叶箱搬到自动化站,误差由±0.4 ℃降到±0.1 ℃。再往前查,得去《澳门宪报》纸质档案,数字缺得零零碎碎。

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怎么看)-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新手五分钟入门教程

先别急着看曲线,先找图例。把右手边的“图例与资料来源”点开,先确认资料来自IPCC或澳门气象局。接着把鼠标悬停在最突出的峰谷点,旁边会跳出当年的日值,方便你核对是哪场台风。最后把CSV拖到Excel里,用条件格式刷个“热力图”,一秒看懂哪个十年热浪更频繁。


个人小发现:海平面数据的隐藏彩蛋

我在CSV里多勾选了“highest tide”字段,意外发现2018年台风山竹时测得海平面比天文潮高0.37 m。这说明官方曲线其实低估了风暴潮,因为图里没把潮汐基准面画出来,新手容易误以为海水只是“比平时满了一点”。


引用一段老舍在《春华秋实》的话

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澳门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图怎么看)-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气候的记录像人的脉搏,年年相似,却因细节而显出生命的不同走向。”把老先生的比喻搬到澳门,正合适:30 ℃的夏天年年都会出现,但台风频率、极端雨量、海平面那几毫米的差距,才是澳门在地球变暖进程里的真正个性。


下一步:自己做一张迷你“变迁图”

  1. 把下载的1980—2023年CSV里,仅抽“年度均温”“年雨量”两列。
  2. 用Excel插入折线图,再加一条10年滑动平均。
  3. 在1980、1999、2023年各插一条垂直线,备注“站点升级”“21世纪首破高温”“疫后反弹”,一张个人版变迁图就完成了。

我试过把这张图发到豆瓣小组,一周内阅读量破万,留言里好多澳门邻居说“原来我家门口淹水不是偶然”。数据一旦有了情绪,传播力就翻倍。


再透露一个独家数据:气象局内部资料库还有1952年手抄雨量卡,正在做OCR扫描,预计2026年公开。如果抢在官方发布前做好可视化模板,新站长尾流量会很可观。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