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气候变迁历史简介(咸阳近三千年气候变迁简介)

八三百科 自然探秘 20

咸阳近三千年气候变迁简介

公元前11世纪至今,咸阳已从温润的西周都城变为半干燥季风带城市。

为什么研究咸阳?因为这里曾“泾渭分明”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里写“泾水一石,其泥数斗,而渭水独清”,这是公元前2世纪对咸阳水色的直接记录。当时降雨量明显多于今日,才能让两条河流呈现一清一浊的强烈反差

咸阳气候变迁历史简介(咸阳近三千年气候变迁简介)-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从周秦汉唐看“凉爽—湿润期”的三次峰值

西周到西汉
•《诗经·豳风》提到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表明冬小麦与水稻并存,可推算年均温约13.5℃,年降水量700 mm左右
•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莲子颗粒饱满,需静水体环境,佐证湿润
唐开元盛世
•杜佑《通典·食货》记载关中地区“稻麦再熟”,双季作物需要900 mm以上年雨
•公元8世纪咸阳曾有官方记载的“夏涝”,排水沟遗址今天仍在西咸新区发掘现场可见
北宋—元早期小回暖
•元好问《西归志》描述“咸阳桥下水流漰沛”,当时渭河汛期可通漕船


明清以来为何越来越干冷?

自问:是战乱毁了环境,还是气候真的变了?
自答:二者叠加
• 16~17世纪“小冰期”降临,温度平均下降0.8℃
• 同治年间的《泾阳县志》记录旱灾频次为每五年一次,比明代翻倍
• 同时期森林覆盖率由汉代的45%锐减至6%,失去水汽涵养能力,干旱被进一步放大


近代仪器记录说了什么(1905—2023)

| 时段 | 年均温℃ | 年降水量mm | 沙尘天数 | |---|---|---|---| | 1905—1949 | 12.8 | 591 | 3.6 | | 1950—1979 | 13.1 | 574 | 7.2 | | 1980—1999 | 13.6 | 542 | 11.4 | | 2000—2023 | 14.4 | 520 | 18.3 | 近二十年升温速率达到每十年0.35℃,超出全球平均近一倍。数据来源:咸阳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今日咸阳人如何应对新的干燥少雨?

城市层面的“海绵”实验
• 沣西新城的透水路面年蓄水量可达75 mm,缓解极端暴雨造成内涝
• 渭河南岸人工湿地通过芦苇蒸腾每日额外返还大气水汽2.3万吨,相当于局部年降水增加10 mm

农业层面的“耐旱品种”替换
• 咸阳农科院2021年推出的“秦麦30号”生育期缩短8天,籽粒含氮量提高0.9%,亩产仍达550公斤
个人层面的小窍门
• 朝南窗户外沿延伸0.3 m遮阳板,可在夏季降低室内峰值温度1.5℃,每年省去空调电费约200元

咸阳气候变迁历史简介(咸阳近三千年气候变迁简介)-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写在最后的视角

站在秦都桥向西看,夕阳把渭河染成古铜色。我倾向把当下干燥化视为三千年曲线里的又一次下探,并非断崖式崩溃;只要维持30%以上植被覆盖率,把极端降水“拦截—存蓄—回用”,古书里“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未必不会局部重现。毕竟,《周易》早就提醒:“穷则变,变则通。”

咸阳气候变迁历史简介(咸阳近三千年气候变迁简介)-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