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推导(超导量子比特能级公式推导详解)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超导量子比特能级公式推导详解

超导qubit能级由电路非线性决定,核心为约瑟夫森效应带来的cosφ势能。

为什么选超导量子比特?我的三个理由

在室温量子方案、离子阱、光量子方案中,我唯独偏爱超导体系,原因有三:

超导量子计算推导(超导量子比特能级公式推导详解)-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工艺亲和——依托成熟的CMOS工艺,良率已从十年前的35%提升到去年的92%,这给了我们平民也能玩的硬件基础。
2. 门时间短——单比特门20 ns、双比特门50 ns,远快于离子阱的μs级,更适配NISQ时代的变分算法需求。
3. 读出保真——现代行波参量放大器(TWPA)将单次读出fidelity推到99.2%,为实时错误纠正赢得窗口。


电路到哈密顿量:五步速写

之一步,画出等效电路:电容C、约瑟夫森结EJ、外加偏置电流Ib。
第二步,写出经典势能U(φ)=-EJ cosφ-(Φ0/2π)φ·Ib。这里的Φ0=h/2e。
第三步,把结点电荷Q与相位φ配对,得到拉格朗日量L = ½C(ħ/2e)²φ̇² + EJ cosφ + Φ0Ibφ/2π。
第四步,做勒让德变换,写出哈密顿量H = 4EC n² - EJ cosφ -Φ0Ibφ/2π,其中EC=e²/2C。
第五歩,把φ用升降算符展开,保留到第四阶非线性,就得到tran *** on 能级公式
E_n ≃-EJ + √(8ECEJ)(n+½) – EC/12·n(n+1)。


非线性为何决定量子比特?

线性LC振荡器相邻能级等间距,而约瑟夫森结的cosφ势能引入非线性,间距变为Δn = √(8ECEJ) – EC·(n+½)/6。只要频率非谐性α = Ec/√(8ECEJ) ≳ 30,就足够做选择性的单比特操作,而不会串扰到|2>态。


为什么量子态不会掉到|0>?

我问过自己,超导铝在20 mK相当于热噪声≈k *** ≈4 μeV,而qubit间距ħω≈200 μeV,远高于热涨落;再加上高品质三维腔Q>10⁷,使得T1>100 μs。量子态想掉都难,正是这双重屏障保护了我们的计算。


如何验证推导?一次实验侧写

把芯片放进稀释制冷机,用VNA做频域谱。当偏置Φext=0.5Φ0时,实测到的最左边谐振峰频率f_01=5.12 GHz;代入上面公式反推α≈0.035,与室温下测得的EJ=15 GHz、EC=220 MHz相符。那一刻,理论曲线与实验点的吻合,像《论语》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我确信模型没有白费纸。

超导量子计算推导(超导量子比特能级公式推导详解)-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初学常见误区清单

误区一:把cosφ直接写成二次近似——结果只能得到谐振子,非线性消失,量子比特立刻不成立。
误区二:忽略电荷噪声——高阶隧道耦合会让T2骤降。解决方案是加一个并联SQUID形成Fluxonium,把电荷矩阵元压到10⁻³以下。
误区三:误把ħ当作hc——在计算Φ0时,一定要把c去掉,否则会多出三个数量级,电路直接不工作了。


拓展阅读:从单比特到耦合链

当你熟练掌握单比特能级后,可以用电容C_c耦合两个tran *** on,再把相互作用写成H_int = ħg(a†_1 a_2 + a_1 a†_2)。此时共振点g/2π=30 MHz即可实现iSWAP门,谷歌“Sycamore”芯片就是在此基础扩展到53比特。

引用《费曼物理学讲义》:“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只有把公式拆碎、重新拼出一块芯片,才算真正懂得超导量子计算的物理。

超导量子计算推导(超导量子比特能级公式推导详解)-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