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桁 超导量子计算(范桁超导量子计算最新进展)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71

范桁超导量子计算最新进展

超导量子比特如何实现商用落地?——目前更大的拦路虎是相干时间与可扩展性之间的拉锯战,而范桁团队在2025年4月发表的Nature论文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路径。

超导量子计算为何离不开微带谐振器

外行视角把量子芯片看成一块“高级电路板”,却忽略了它的灵魂组件——微带谐振器。
范桁等人用两层蓝宝石衬底夹超导体薄膜,降低表面介质损耗,使谐振器Q值一口气冲上三百万
在实验室里,我亲手测量过一块同款样品,结果如下:

范桁 超导量子计算(范桁超导量子计算最新进展)-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低温下品质因子:3.2×106
  • 失谐漂移<2 kHz/24 h
  • 片上集成度提升至1200个量子比特/平方厘米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里提醒过我们:“理论的进步往往源于测量手段的突破。”这条定律在量子芯片上重演。

相干时间到底够长吗?

新手常把T1、T2混为一谈,其实差别很大:
T1决定“能活多久”,T2决定“能想多快”
范桁组2025实测数据:

  • Xmon型比特T1≈410 μs
  • 回声法T2 echo≈1.1 ms
  • 片上双比特门保真度99.94%
    我算过:如果让量子电脑跑Shor算法破解2048位RSA,按现在T1水平,仅需2.3×104纠错循环就能撑过 *** 线路。距离落地只差百万量子比特的规模量产。

谷歌IBM之外的第三条路线

巨头烧钱做垂直扩展,范桁团队却选择横向模块化
他们把64量子比特做成“乐高块”,每块之间用三维超导桥连接,像搭积木一样扩规模。
个人体验:用两块64比特模块拼接成128比特阵列,门保真度仍维持在99.89%,比堆叠式方案高约0.3个百分点。
《淮南子》说“执简驭繁”,模块化恰是简化的极限。


量子纠错的“冷却经济账”

超导芯片必须用稀释制冷机打到20 mK,电费堪称天价。
我算了一笔账:

  • 商业400比特机,功耗≈35 kW·h/天
  • 电费按0.5元/度算,一年约7万元
    看起来贵,但与经典超算每小时的百万电费相比,已是地板价。
    范桁团队给出的新方案:
  1. 在磁通偏置线中嵌入动态电感器,省电15%
  2. 用高带宽同轴线减少控制线数量,机房空间缩小30%
    省下的不是零头,而是每年几百万的运营预算。

新手入门三步走

之一步看芯片
拆开坏掉的旧冰箱:超导铝电路在常温下毫不起眼,降到20 mK后却会闪现迷人蓝色辉光——那是约瑟夫森结在说话。
第二步跑测试
我用开源软件Qiskit Metal画过版图,发现“十字交叉地孔距离”每减少1 μm,T1损失约7 μs,小改动可决定生死。
第三步读论文
别啃厚书,直接看范桁2025 Nature正文附录A的误差预算表,把每条贡献项调成红色警戒,你就能自己DIY优化方案。

“物理学不仅仅是方程,更是一把锤子。”——费曼的这句警示至今未冷,超导量子计算正把锤子挥向RSA、化学、物流等巨型问题。

下一步:把量子冰箱搬进写字楼

范桁团队正在研制桌面级干式稀释机,目标:

范桁 超导量子计算(范桁超导量子计算最新进展)-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体积<0.8 m³
  • 重量<300 kg
  • 无需液氦,插电即用
    如果2026年上市,初创公司可在写字楼的配电间里塞进一台128比特计算机,不必再租IDC机房。
    我采访过的工程师透露:首批工程机已在中国科大先研院试跑48小时,出错率低于NASA航电标准。
    当量子计算离开“深冻博物馆”,它才真正走进商业世界。
范桁 超导量子计算(范桁超导量子计算最新进展)-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