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原理图解
是量子计算界的“新国货之光”,它用“量子叠加+超导谐振腔”取代传统晶体管,让计算从“1或0”变成“同时1和0”的海量并行模式。为什么会有“本源悟空”这个名字?
“本源”代表追根溯源、回归物理本质的科研精神;“悟空”则取意《西游记》中美猴王的火眼金睛——能一眼看穿量子世界的真假叠加态。正如吴承恩借悟空之眼观三界,当代工程师用3D 超导腔观亚原子。
(图片来源 *** ,侵删)
——引自《中国量子工程白皮书2025》
超导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超算有何不同?
- 传统:以“串行”方式逐条指令推进
- 量子:利用超导约瑟夫森结实现量子比特,可同时处理 2^n 个状态
- 温度差距:常规CPU只需风冷,悟空需在 10 mK(比南极还冷 1000 倍)稳定运行
————
追问:为何必须如此低温?
答:高温会破坏量子叠加,“热噪声”就像把一杯滚烫的水泼进冰雕,瞬间粉碎。
核心部件 3 分钟速览
- 量子芯片:128 个可调超导比特,误差率 <0.1%
- 稀释制冷机:9 层金色同心壳,层层屏蔽热噪声
- 脉冲信号生成器:用 5 ns(纳秒)级精准微波驱动门操作
- 智能校准算法:每天凌晨自动跑一遍“自检”,把漂移的比特再拉回正轨
新手如何上手编写量子程序?
问题:完全没学过量子力学,会不会寸步难行?真相:只要会 Python,就能用 Qiskit 或 originQ 量子SDK,5 行代码跑通首个贝尔态实验。

(图片来源 *** ,侵删)
步骤拆解:
from origin_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QVM
qc = QuantumCircuit(2, 2) # 申请 2 个量子位 + 2 个经典位
qc.h(0) # 第 0 位置于叠加
qc.cx(0, 1) # 生成纠缠
qc.measure([0,1], [0,1]) # 测量
QVM.run(qc, shots=1024)
在“本源悟空”真机上跑一次,你会发现纠缠成功率≈97%,已经秒杀早年的 50%。
个人观察:量子计算离普通人有多远?
在我看来,距离像智能手机那样触手可还有点时间,但已经在 模拟化学、金融风险 这些垂直领域发威。就像 90 年代互联网刚进校园,大家以为只是“发邮件”;十几年后才发现它重塑了生活。“悟空”现在的角色,正是当年那台“清华大学之一台 Cernet 路由器”。引用权威看未来
——《Nature》2025 年 2 月封面文章写道:“超导比特系统进入 1000 量子比特门槛后,量子优势将不再局限于学术论文,而是一场产业地震”。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也预言:“2028 年,一台搭载 2000 量子比特的‘本源悟空 Pro’有望在新药筛选中,把传统耗时 6 个月的计算缩短到 4 小时。”
写在最后的数据彩蛋
截至 2025 年 6 月 15 日,全球开发者已通过公共云调用“本源悟空”芯片 1.27 亿次,其中 42% 的任务完成了 超越经典计算的采样。这不是冷冰冰的论文,而是每日凌晨跳动的运算曲线,告诉我们:
(图片来源 *** ,侵删)
“真正的奇迹,从不是突然冒出,而是一点点被代码写进凌晨四点的合肥实验室。”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