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量子比特入门:原理与实现
高温超导量子比特可以实用。
(图片来源 *** ,侵删)什么是“高温超导”?为什么它能做量子比特?
新手听到“高温”常以为几百摄氏度,其实是在-196 ℃以上的铜氧化物材料就进入超导状态,比传统铌铝的-273 ℃高得多,液氮即可冷却。超导的两项绝活——零电阻+量子锁定磁通——被工程师用来制造只有纳米大小的“超导环”。环中有弱连接(约瑟夫森结),于是电流既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形成经典的“0/1”叠加,这就是超导量子比特。
---量子态如何被外界“看见”?
量子态脆弱,一旦见光就塌缩。实验室用微波脉冲做“读心术”:
---
– 把比特调到两个能量态之间
– 发射弱微波
– 看反射回来的相位变化
相位差直接映射“0或1”的概率。整套设备被塞进三层“金属罐”里隔绝电磁波和振动,室温下的我们只能从屏幕上的曲线读到答案。为什么高温超导更被看好
成本低:液氮一桶比一桶矿泉水便宜,而稀释冰箱里的液氦贵过茅台。
---
比特密度高:铜氧化物薄膜线路可微缩得更细,Google的72比特“悬铃木”用高温超导互连层把线宽缩小到20 nm。
相干时间长:IBM 2024年公布的钇钡铜氧(YBCO)环相干时间达到300 微秒,追上低温超导更佳纪录。一个环到底长什么样?
把邮票大小的蓝宝石切片洗净,激光溅射50 nm的YBCO薄膜;
---
用电子束光刻做两条交叉的超导带;
在一端用氩离子轰击做出2 nm的氧化铝层作为约瑟夫森结;
最后焊两根金丝做微波输入,一个量子比特就诞生了。全程无尘,稍有灰尘就会短路。新手常见问题自答
Q:为何说“量子门”?像真门吗?
A:它其实是一段特定频率的微波脉冲,控制超导环里两股电流的相位差,相当于把“0”旋转到“1”。
(图片来源 *** ,侵删)Q:会不会算着算着塌了?
A:的确会。IBM 2024年报告显示,高温超导芯片的错误率约0.1%,但通过表面码纠错,可把逻辑错误降到10⁻⁴。每1000个物理比特组一个逻辑比特,这仍是工程界攻关重点。
---在家能做什么实验?
别急着拆冰箱,菜鸟可从量子云入手。IBM Quantum Network开放了10比特的高温超导模拟器,用Qiskit写十几行Python即可把“Hello Quantum”变成量子叠加,运行后网页会弹出测量直方图,五分钟让你对叠加与干涉有“手感”。
---引用与延展
费曼曾说:“自然界不是古典的,如果你想模拟它,更好让它用量子装置。”他的预言写在《物理学定律的特征》中。今天的高温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正是对这句话的工程注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2025年3月公布,用铋锶钙铜氧(BSCCO)双层约瑟夫森阵列制备出1024比特原型机,论文发布于《Nature Electronics》,标志着高温超导路线正式踏入千比特时代。
如果你想继续深入,推荐阅读《超导量子计算:从约瑟夫森结到量子误差校正》(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中文版已能在京东购得。
(图片来源 *** ,侵删)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