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子计算技术服务使用 *** 详解
答案:先备案,再签NDA,最后按国别加密交付。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何量子技术跨境交付这么麻烦?
- 一句话解释:它能破解旧密码,也能造新密码。
- 国际条约把光子芯片写入“两用物项”清单,硬件、算法、数据三选一都要审批。
之一步:把公司资质写进“白名单”
“没有白名单,连邮件都发不出去。”
- 打开商务部的“量子信息技术出口登记系统”,上传营业执照、算法源代码指纹、硬件规格书;
- 三个工作日内会得到一串“QX-code”,把这串代码放在合同页眉里,才算合法。
- 个人观点:我见过三家创业团队因为漏填芯片温度范围被退件,耽误整整两周,所以温度参数要写-273~80℃的完整区间,切忌四舍五入。
第二步:给外国用户开“NDA+出口”二合一协议
- 协议模板可在CCPIT官网免费下载,但要加一行量子条款:
“任何量子比特参数不得在第三国落地。” - 小贴士:欧盟买家喜欢改模板,务必坚持红线不改,否则备案号会被注销。
第三步:数据如何打包才不会被中途拷贝?
- 加密通道:
用国产QKD盒子,产生一次性2000对量子密钥,再把算法参数用AES二次加密; - 传输顺序:先传“电路拓扑”,再传“门级矩阵”,最后才给“误差修正脚本”。
- 有人问:要是断网怎么办?把密钥刻在一次性光卡上,顺丰 DHL都行,但一定选“全程冷链”,温度漂移会让量子态坍缩。
交付后7天内必须做三件事
- 上传远程销毁口令到海关总署监管服务器;
- 发一封“零知识”确认函给客户,让他们回复哈希值;
- 自查日志,确认没有任何IP尝试暴力破解密钥,如有异常立即更新KX-code。
个人踩坑故事:一次“镜像仓库”差点翻车
去年帮新加坡国立大学部署72比特芯片,对方想用GitHub私有仓做备份。
我坚持让他们用国内量子云仓,并写了补充条款:
“若因不可抗力转存他国数据中心,责任自动回溯到买方。”
两周后,美国某云平台被制裁,新加坡仓同步中断,GitHub私有仓也锁仓。
正是因为这条款,我们把芯片空运回深圳修理,没赔一分钱。
延伸阅读:政策与技术的双螺旋
- 《三体》里高维碎片能够折叠战舰,恰如量子纠缠折叠了传统加密的时间维度。
- 联合国《2025量子白皮书》指出:2030年前,跨境量子服务将使用国别区块链许可。建议现在就测试“跨链审批”脚本,用Go写最快,100行足够。
数据彩蛋:2025年Q1,商务部共批准量子出口单132笔,平均审批时长缩短到4.8天;其中因协议条款不当被驳回的重交案例占12%,NDA模板缺失是最常见原因。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