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是干什么用的
傩面主要用于驱疫避邪、祈福纳祥的古老傩仪,在贵州安顺、江西南丰等地仍年年上演。什么是傩面?
《周礼》早已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所说的“四目”即早期傩面雏形。我之一次在贵州鲍家屯看到木刻彩绘的傩面,黑、赤、金三色交错,鼻尖微翘,像极了一只欲飞的鹰。它不仅仅是木头雕塑,更是一把钥匙,打开人与神灵、人与祖先的对话之门。

(图片来源 *** ,侵删)
傩面为什么能驱疫?
- “以吓止吓”:狰狞的面孔首先震慑疫鬼。
- “人鬼互认”:面具上刻的正是鬼神形象,扮演鬼神便与鬼神同体。
- “鼓乐通神”:击鼓、摇铃、喷火,多感官 *** 强化心理暗示。
王阳明《传习录》有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傩仪就是用仪式感“破心中贼”——对瘟疫的恐惧。
一块傩面如何诞生?
选木贵州多用香樟,取其香气防虫蛀。
雕刻
老匠人告诉我:“雕刻时不能吹口哨,惊了木魂就戴不住。”一刀下去,眼角上扬,嘴角下沉,凶悍立显。
上彩
传统矿物颜料:朱砂红、石青、金粉。色彩越亮,神力越强。
开光
点睛之笔由傩坛师用公鸡血完成,血一点上,面具“活”了。
如何辨认不同角色的傩面?
- 开山猛将:额头上双角,眉似火焰,专管开山辟路。
- 土地公公:白须慈目,笑口常开,保佑五谷丰登。
- 二郎神:额头多出一只眼,象征“天眼”洞察疫鬼。
新手看色:赤面多为忠勇,黑面多为刚烈,白面多为慈悲。
今天的傩面还有什么用?
旅游文创我在西江千户苗寨看到钥匙扣版缩小傩面,售价15元,一天能卖上千件。
舞台重塑
张艺谋《对话·寓言》把傩面与现代舞融合,面具荧光闪烁,传统符号瞬间赛博朋克。
非遗课堂
安顺第五小学每周三的傩面手绘课,孩子们用彩笔在石膏模具上复刻,再拍照发抖音,播放量百万加。
想亲手体验傩面,去哪学?
江西南丰石邮村每年正月十六,“跳傩”结束后的第二天,村里会设公益体验棚,只需登记姓名,老艺人免费教刮木、打底、勾线。
*** 平台
“非遗星球”App上线《傩面十二课》系列,之一集就是“如何给面具开脸”,视频不到6分钟,播放量已突破200万。

(图片来源 *** ,侵删)
新手最易犯的三错误
- 只买成品,不懂文化——面具背面的“符胆”常被忽视。
- 用丙烯代替矿物颜料——半年褪色,神性尽失。
- 把傩面直接挂卧室——民俗认为需“见人血”后方可镇宅。个人建议:若真想把面具请回家,先请当地傩坛师做一场小仪式,心安才能神安。
一个冷知识
《本草纲目》记载:香樟木屑熬水洗浴,可“去风寒恶气”。换句话说,当你捧着一块刚完工的香樟傩面,那股木香不仅驱虫,还顺带做了一回“芳疗”。
独家数据
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百度指数显示“傩面体验”相关搜索同比增长187%,超过60%的检索者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
非遗不再是“老年人专属”,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估这项古老的驱疫符号。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