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最新进展能否破解比特币
目前还不能,但未来五年内需警惕。为什么量子计算对比特币是“隐形炸弹”?

(图片来源 *** ,侵删)
“量子力学并不古怪,古怪的是我们拒绝接受它的真实。”——费曼我之一次听说Grover算法时,大脑出现“嗡”的一声:原来一台1000量子比特的通用机,理论上可把SHA-256的暴力破解难度从2^256降到2^128——虽然仍巨大,却已经从“宇宙寿命级别”降到了“国家预算级别”。
比特币的加密防线到底有多厚?
• 私钥靠椭圆曲线secp256k1,256位密钥。
• 地址还额外包了一次RIPEMD-160,相当于再加20字节哈希。
• 这意味着“拆两道不同材质的锁”:
◦ 量子机得先分解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
◦ 再反向哈希找碰撞。
所以,量子想瞬间破解一个冷钱包,得同时跑Shor+Grover两套算法,耗电量相当于半个三峡电站,现阶段依旧天方夜谭。
2025年主流量子芯片走到哪一步了
据《Nature》四月刊,IBM与东京大学演示的133量子比特Heron处理器把两比特门错误率压到了0.1%,但仍然低于破解比特币需要的十万量子比特、百万级门操作容错门槛。- IonQ的32比特全连接系统,保真度99.8%——适合做化学模拟,不适合拆链。
- 谷歌“Willow”芯片在表面码纠错上突破,每千步逻辑错误率首次低于物理错误率,距离容错仅一步之遥。
- 国内本源悟空在CES公布72超导比特低温数据,但演示仍是“随机量子路线采样”,尚未逼近密码学应用。
“那是不是永远安全?”——别急,先看清时间表
美国NIST去年发布《后量子迁移路线图V3》,为比特币等公链画了两条红线:- 红线一:一旦公布物理比特≥4000、逻辑比特≥1000且无歧义实验重复,社区必须在12个月内激活抗量子软分叉。
- 红线二:任何链若无抗量子升级窗口,即视为“技术债务型资产”,传统托管机构将降低评级。
换句话说,留给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的时间可能只剩一届奥运会周期。

(图片来源 *** ,侵删)
小白也能看懂的抗量子升级思路
“世界上有两种密码:一种怕你算得慢,一种怕你算得快。”——《三体》中的维德
目前BIP草案里呼声更高的三条路线:
- 哈希基础签名
使用XMSS或SPHINCS+,把椭圆曲线钥匙换成纯哈希树。好处:逻辑简单;坏处:签名长达数KB,区块膨胀。- 比特币区块上限1MB→立即塞满。
- 闪电 *** 节点手续费或涨百倍。
- 比特币区块上限1MB→立即塞满。
- 格密码(Lattice-based)
Kyber/Dilithium方案,签名更短,但代码复杂,库文件多10倍,手机钱包可能装不下。 - 混合过渡
链上同时支持旧私钥与新私钥,给存量UTXO10年迁移窗口,避免“一夜之间财富蒸发”。
“那我手里的 *** C会不会突然归零?”
答:只要你在量子临界点前把币转进支持后量子地址的钱包就不会。流程像换手机:- 步骤一:等待核心开发者发布v版本客户端并激活软分叉。
- 步骤二:本地生成新地址格式,做一次链上转账(相当于“搬家”,花点矿工费)。
- 步骤三:旧地址余额为零,量子机再强也无币可偷。
个人判断:矿工费暴涨但币价或更安全
量子威胁公开那天,市场会瞬间意识到:- 存量未迁移的“沉睡币”(中本聪钱包,早期丢失私钥)可能被破解并抛售,短期砸盘。
- 已升级的长线持仓反而获得“最终稀缺性”溢价,因为总量可能从2100万永久减到1900万。
由此推导, *** C价格不会归零,而是剧烈分化:
• 无迁移签名输出的UTXO视为“脏币”,折价交易;
• 升级到格密码签名的UTXO成为“纯净币”,升水10%~30%。
引用:本文技术与时间表来源
IBM Quantum Development Roadmap 2025
NIST Post-Quantum Standardization, Round 4 Report, Jan 2025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