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历史气候小课堂教案
过去和天气有什么关联? 答案:用故事看气候变化最直观,孩子一学就会。为什么要给中班讲历史和气候?
中班幼儿刚刚理解“昨天今天明天”,把遥远的“过去”变成故事,再嵌入“天气变了”的线索,既满足他们的时间好奇心,又能种下环保种子。教育家陈鹤琴说:“活教育要用活教材。”历史是活的,气候也是活的。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堂课的结构到底怎么排?
2.1 故事开场
选孩子熟悉的话题。我常用“爷爷小时候的冬天”:
爷爷说:“那时候小河整月结冰,我们滑木车。”
提问立刻跟上—“为什么现在小河冬天不结冰?”
孩子的小脑袋被激活,主题进入轨道。
2.2 可视化小实验
用两块冰、两盏灯模拟“过去”和“现在”:一盏灯远一点表示冷,一盏灯近一点表示热。冰融化速度差异肉眼可见,孩子秒懂“气候变暖”。
2.3 动手画“时间轴”
在一条长纸带上画三段:
- 爷爷小时候的冬天
- 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冬天
- 我们现在
让孩子贴上对应衣物小图(棉袄、毛衣、外套)。图像让时间变化具像化。

(图片来源 *** ,侵删)
材料准备清单(新手老师看得懂)
- 冰块若干
- 手电筒或暖灯两盏
- A3长纸带一条
- 衣物小图打印版(提前剪好)
- 绘本:《气候的秘密》(科学普及出版社2024版)
- 背景音乐:《四季》选段,无歌词纯音乐,避免分散注意
课程时间怎么安排?
- 故事导入 5分钟
- 实验观察 8分钟
- 画图&贴图 6分钟
- 自由讨论 5分钟
- 课堂延伸 3分钟
总时长不超过30分钟,符合中班注意力曲线。
常见问题老师先自问自答
Q:孩子问“为什么以前那么冷?”
A:回答“因为以前树木森林特别多,吸收了热气;后来房子马路变多,热气就留在空气里了。”用比喻别用术语。
Q:家长觉得历史太深奥?
A:我直接给家长发一张图——祖辈穿棉裤、父母穿毛衣、孩子穿卫衣,一目了然。家长秒懂,回家也愿意接力讨论。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把环保观念带出来?
结尾让孩子举手说:“我们想让小河再结厚冰怎么办?”常见回答:- 多种树
- 骑自行车
- 关掉不用的灯
老师写在黑板上贴星星,孩子们的环保宣言就诞生了。
延伸小技巧
- 课后拍照,发班级群,家长转发率极高,形成口碑。
- 用“气候变化故事”做主题,继续生成新的周计划、月计划,可持续半年。
个人观点
许多老师怕孩子太小听不懂“气候”。我的经验是:只要让他们觉得气候像“住在身边的老朋友”,温度、衣服、游戏都能讲故事。正如《小王子》写的那句关键:“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如果我们帮孩子在四岁就记得气候变化的故事,他们长大后就不会忘记保护环境。(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2024年《幼儿园环境教育白皮书》显示,四至五岁儿童在30分钟可视化活动中理解气候概念的准确率可达78%。 )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