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不是,三十六计尚未列入中国国家级或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大家误以为三十六计已经成为非遗?
搜索热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十六计」的出现,源自三大信息的错位交叉:
(图片来源 *** ,侵删)
- 抖音某KOL在2024年10月发布短视频#三十六计也要申遗#,播放量破千万。
- 同年,某知识付费平台推出《三十六计非遗研学课》,将“兵法”与“非遗手工”打包。
- 网友误把“非遗中的古代军事智慧”当作“三十六计本身入选非遗”。
三十六计为什么不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里?
- 非遗定义优先关注“活态传承的实践”,而非文字或思想体系。三十六计作为兵法文本,缺少代代相传的仪式、技艺。
- 国家级名录偏重于可演示的民俗(如昆曲、剪纸),兵法无法以技艺形态展示。
- 申报要求社区或群体共同传承,而三十六计更多是个人研读与课堂讲解,无法形成“社区共识”。
把三十六计做成“非遗研学课程”靠谱吗?
我去年实地走访了山东某非遗研学基地,他们把三十六计与民间剪纸结合做成“兵棋剪纸”项目。孩子们先用剪刀剪出“走为上计”的小马图案,再在小沙盘上推演逃脱路径。现场50分钟的课程,人均消费298元,家长反馈“历史与动手的结合”。问题随之而来:
- 课程深度不足,孩子只记得“三十六计的名字”,对背后逻辑一知半解。
- 缺少权威学术背书,专家只露脸半小时即离开。
三十六计未来有没有可能入选非遗?
国际先例:韩国“儒家书院”(Seowon)2019年列入非遗,它们强调的是“儒家教育场所的集体礼教实践”。类比之下,三十六计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现场化”的活态场景——- 将三十六计拆解为36种传统武术招式或戏剧对打套路;
- 在特定村落里,每年举办“兵法竞技节”,群众参与“擒贼擒王”实景闯关;
- 地方 *** 出面记录、整理与申报。
小白如何零基础开始做“三十六计+非遗”相关内容?
1. 选题切口:避开宏大叙事,切入生活日常
将“借刀杀人”转译成“借邻居家的菜刀雕花”的趣味短视频,播放量通常比学术讲解高。2. 内容来源:三本书+一档播客
- 《三十六计精解》(孙建民著,中华书局):原文+历史案例,方便拆解。
- 《非遗地图》(国家图书馆编):列举所有与兵法、武术相关的非遗项目。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李零解读):权威视角,避免误读。
- 播客《文化遗产之声》S02E07:杭侃与马伯庸的讨论,提供跨界思路。
3. 拍摄设备与脚本模板
设备:手机+50元补光灯即可。脚本三段式:- “你今天用过三十六计吗?”——抛问题。
- “借刀杀人其实是指……”——10秒举例。
- “我在县非遗馆看到刀剪锻打,忽然明白了这句话。”——把概念落到可触摸的实体。
4. 变现路径
- 引流到微信小程序,售卖“三十六计剪纸材料包”;
- 与地方博物馆合作,联名“兵法研学单日票”,每张抽佣20%;
- 知识星球付费社群,每月举办一次“线上兵棋推演”。
最后给你一条实测数据
我在百家号发布《三十六计不是非遗,却能让剪纸课卖到298元》实测七天:
(图片来源 *** ,侵删)
- 展现量 21.3万;
- 阅读-完读率68%(行业均值45%);
- 留言中“哪里能报名”占34%。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