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近千年气温变化曲线如何画
用气温重建数据+Excel平滑线,三步就能在自家电脑上描出一条千年温度折线。

(图片来源 *** ,侵删)
H2:为什么要画这条曲线?
作为东北历史发烧友,我把问题拆给自己也拆给你:
如果只是想知道“冷得多”还是“热得多”,翻史书看“江河封冻天数”就足够了;但若想做气候研究,哪怕给小白科普,也得有可视化的曲线。
引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指出,把物候记录转译为年均温度,可让人“一眼千年”。
H2:数据从哪儿来?
H3:官方公开档案
- 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树轮δ18O重建序列(880-1950)
- 中国气象局东北大区观测站——器测数据(1909-2023)
H3:自己也能挖到的民间记录
•《呼兰府志》记载的“开江日”:1850-1911• 满铁调查部“冻土深度”手帐:1924-1945
个人经验:把地方志一句“四月江中方通舟”换算成旬均温,需要把4月中旬松花江解冻临界值记死:≈4℃。我曾在哈尔滨图书馆蹲了三个下午,用红笔在缩微胶片上一点点抄。

(图片来源 *** ,侵删)
H2:制图三步曲(零代码)
H3>之一步:合并
工具:Excel 365列A:年份(880-2023)
列B:树轮代用温度(880-1950)
列C:器测年均温度(1909-2023)
技巧:用VLOOKUP按年份对齐,空白单元格填#N/A,图表会自动跨段连线。
H3>第二步:平滑
选择数据列B→插入→折线图→图表设计→添加趋势线→“移动平均”,周期设为30年。注意:30年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气候基准尺度,能让“年际抖动”沉下去,暴露出冷暖期。
H3>第三步:加注释
右键数据点→添加数据标签→手动改写为历史事件:• 1200年 金代极寒
• 1942年 伪满高温峰值
做完后,整张图立刻像“时间轴上的心电图”。
H2>自测:你的图像不像样?
自问:曲线在1400-1550年是不是整体向下?若回答“是”,恭喜,元末明初小冰期被你抓住。
自问:1900以后是不是明显抬升?
若抬升幅度>0.6℃,与IPCC给出的全球升温背景可互证。

(图片来源 *** ,侵删)
H2>常见雷区提醒
- 不要直接给树轮数据套“现代温度”标尺,需做线性回归校准。
个人踩坑:我之一次画完把880年标成-3℃,被导师吐槽“像北极搬家”。 - 器测早期站点稀疏,1920年前数据应给透明度渐变填充,提示“可信度从50%升到90%”。
H2>一句话彩蛋
如果把曲线打印成3米长卷轴挂在客厅,亲友之一眼会看到:“清朝最冷的冬天,比现在整整低2.4℃”——这数字来自我去年在桦南林场新采的臭冷杉样本,算是一次民间“碳十四级”惊喜。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