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解)

八三百科 自然探秘 30

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解

有。新疆过去四千年经历了从湿暖到干冷的显著摆动,并留下可查询的多学科证据。

为什么说新疆曾是水草丰茂的乐园?

很多人提到新疆,脑里就是戈壁、沙漠,可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写下:“汉代楼兰地区的胡杨直径可达2米,说明年降水量至少400毫米以上。”
这与今日若羌县年均50毫米的数据相比,简直像两个世界。把湖泊沉积、树木年轮、冰芯氧同位素三条曲线合成一张气候变迁图就能看到:距今4000—2200年前,新疆大部属于“全新世大暖期”,天山雪线比现在高300米,草原直抵昆仑山北麓。

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解)-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种最常用的历史气候证据

作为小白,我们可以把复杂的科研数据想象成三种“回忆录”: • 树木年轮:每一圈记录当年的降水量,像一本带年号的日记 • 湖泊岩芯:沉积物中的花粉告诉我们周围曾生长着什么植物 • 冰芯气泡:气泡里封存的古代气体给出温度与大气成分的双保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将这三套数据校准后,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公布了新疆地区气候湿度指数曲线,成为目前引用率更高的底图。


汉唐温暖期与丝路繁荣的秘密

“驼铃千里,不靠幸运,而是与东风同行。”
翻看《汉书·西域传》,可见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时,“车师”“龟兹”等国都有灌溉农业,而农业的前提正是稳定水源。根据冰芯氧同位素推断,公元前200年—公元400年间,天山中部平均温度高于现在0.6—1.2℃,更多高山冰川转化为径流,最终成就了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


中世纪小冰期带来的连锁危机

再问:绿洲城市为何突然消失?答案藏在13—17世纪的全球“小冰期”。此时太阳黑子数目骤降,火山频繁喷发,北半球温度平均下降0.4℃。具体到新疆:
• 吐鲁番文书记载,元代需要“拨军粮种子”才能补种因冻害绝收的小麦
• 天山雪线降低150米,冰川前端逼退游牧线路
• 和田河床下切形成“干峡谷”,证明季节性洪水量剧减
当水资源萎缩,绿洲无法供养庞大人口,城市就逐渐被风沙掩埋。


如何用免费工具DIY简易气候图

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解)-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打开NOAA古气候数据库,下载“Central Asia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CSV文件
  2. 在Excel中选中“Year”及“P reconstruction”列,插入“折线图”
  3. 将坐标轴格式设为“公元前—公元后”,并标注汉唐温暖期、小冰期两个时代
  4. 把图表存为PNG,上传到百度脑图即可在线分享
    小贴士:把Y轴标题改成“新疆相对湿润指数”,小白一看就明白高低起伏的含意。

一句话带你看懂未来趋势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到21世纪末新疆年均温可能再升高2.3—4.1℃,而降水仅增加5%—12%。温度升得快、降水增得慢,意味着蒸发量压倒补给量,短期内绿洲农业需要“滴灌+耐盐作物”组合拳才能活下来。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写:“沙河阻远,行人绝迹。”今天的我们,也许要再次把“节约每一滴水”写进行囊。

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新疆历史气候变迁图解)-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