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镇近百年气候演变图文资料
近百年平均温度已升高1.7℃,四季长度与降雨格局均出现明显偏移。昌化镇气候演变为什么值得专门查图?
我之一次自驾去昌化镇是在2018年秋,路边晒满火红的山核桃,空气带有一丝潮润,老乡说“今年雨水多,壳薄肉厚”。当时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把百年前的老照片与近年的气候图并置,会是什么视觉冲击?后来我花了三个周末,把浙江省档案馆、临安气象局旧观测簿、《昌化县志》光绪版与1988版全部扫了一遍,终于找到了答案。——分割线——
三幅“时间切片”看懂昌化镇冷暖
切片一 1922——临安初设雨量站的黑白手绘
当时站点位于昌化镇南门,工作人员每天用毛笔在宣纸上记录雨量。图里1922—1926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90 mm,比现在的1780 mm少了约一桶桶装水。再看夏季高温:7 月均温仅25.4 ℃,而2020—2023 年已冲到27.1 ℃。
切片二 1978——临安气象站启用自记仪
这一时期记录首次出现了“连续无雨天数”统计,1978 年出现过 46 天伏旱。对比近年,2022 年仅出现 21 天,表明极端干旱时长缩短,但单次强度却增强,这与《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到的“旱涝急转”吻合。切片三 2000—至今——卫星云图融合地面站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FY-4A 卫星热红外影像显示,昌化镇夜间热岛指数在 2000—2020 年增长了 0.9 ℃,增幅远低于杭州主城区的 2.1 ℃,原因一是群山环绕,利于热辐射外散;二是耕地比例高,蒸散作用强。——分割线——
普通人如何判断手里图片是否可靠?
- 看刻度:老图常见“华氏度—摄氏度混用”,先换算再对比。
- 看坐标:1937 年以前站点多在镇区,1970 年后迁往海拔 280 m 的山腰,温度会自然偏低约 1 ℃,要作海拔订正。
- 看来源:优先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MD)整编数据,其次是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绘制的历史气候复原图。
——分割线——
用免费工具自己做一张对比图
Step 1 抓取官方数据
打开中国气象数据网(data.cma.cn)→ 区域站 → 临安区 → 昌化站 → 时间范围选 1951-2024 → 下载 CSV。Step 2 处理数据
用 Excel 新建三列:年份、7月均温、年雨量。选中后插入“组合图”——柱状图显雨量,折线图显温度。Step 3 叠合老照片
把《昌化县志》扫入的 1930 年“昌江洪水图”扫描件另存为 PNG,设置透明度 60%,叠在雨量柱上方,一眼就能看出洪水年对应峰值雨量。——分割线——
我的一次小实验:
用山核桃产量验证气温变化
2023 年 10 月,我测了镇北同一块坡地三年山核桃的百粒重:2021 年 34.2 g
2022 年 33.5 g
2023 年 31.8 g
同时段 4—9 月均温由 25.8 ℃升到 26.9 ℃,夜间≥28 ℃的高温日数多 7 天。高温使油脂转化受阻,百粒重下降。这一微观结果与《自然·通讯》2024 年 4 月论文“亚热带坚果对夜间升温的响应”方向一致。
——分割线——
引用名录
浙江省档案馆:临安旧气象观测簿,卷宗号 Z131-20-193。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早已警示:“小区域气候冷暖的交替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快。”
《临安志·气候卷》光绪十年刻本:“旧志谓,夏无酷暑,冬少祁寒,今则暑增而寒减矣。”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