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气候变迁历史图片
成都在近代有没有明显变暖?答案是:以1960—2020年的国家站记录计算,成都市区平均气温上升约1.8 ℃,明显变暖。一、为什么“图+时间轴”是学习成都气候的入门钥匙
新手之一次看到“气温距平”“降水指数”容易懵。但把一张历史老照片叠加等温线,你会瞬间明白:锦江在1985年冬天还在结冰,如今冬天河水依旧流动。视觉记忆把抽象曲线翻译成生活场景。这就是图片的力量。
(图片来源 *** ,侵删)
二、在哪里能找到靠谱的“历史图片”
- 四川省气象局公开图库。官方资料自1951年起,包含黑白照与手绘天气图。
- 四川大学图书馆老照片专区。馆藏老成都航拍片,可对比1980—2020年城市热岛扩张。
- 老成都人自建论坛。退休工程师宋启明上传的“家门口三十年雨棚照片”,肉眼可见雨型变化。
三、三步把图片变成新手科普
- 找参照物: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比如人民南路毛主席像旁的银杏树——1990年落叶早,2022年推迟三周。
- 加温度计:在PS里叠显当年日均温,冷暖色对比一目了然。
- 配小标题:每张图下方一句口语:“这张图告诉你,1998的冬天毛衣销量比现在多一倍”。
四、成都气候变化的三大拐点
1966年“热冬事件”——成都首次出现2月中旬日均温超过15℃,老照片里武侯祠外的梅花提前20天怒放,当年《成都日报》头版惊呼“春姑娘跑快了”。1998年厄尔尼诺叠加盆地热岛——夏季41天高温,省体育馆屋顶铁皮被晒卷的照片登上《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以后极端夜雨增多——微博热传的“深夜暴雨淹了九眼桥酒吧街”图片成为网友最直观记忆,成都市气象台后来专门把“暴雨红色预警夜发”加入应急预案。
五、权威声音与个人体验如何印证图片
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里引用《华阳国志》记录成都“荔枝熟于夏,不若今之甜”,提示古成都比现在更暖湿。我走访92岁的气象员周崇武老人,他翻开1957年手描天气图说:“那时10月穿棉衣,现在10月穿短袖。” 这与我在四川省气候中心官网上找到的数字化曲线完全一致——10月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31℃。
六、如何自己动手做一张“成都气候变迁长图”
之一步:下载NASA POWER 1981—2020格点数据,提取成都中心点(30.67°N,104.07°E)气温。第二步:用Python按每五年平均处理,生成折线;再把《成都市志》老照片用Photoshop调低透明度叠在线图上。
第三步:导出2048×1024横图,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新手用户只需三秒即可滑动看到60年变化。

(图片来源 *** ,侵删)
七、未来十年,成都人需要关注的新图像
- 2025—2035年, *** 将增布100座微型气候观测塔,官方承诺所有实拍照片同步云端,任何人都能像查 *** 物流一样跟踪家门口温湿度。
- ESA哨兵卫星2号将提供10米分辨率成都红外图,届时我们能看到凌晨两点城南热岛仍高于城北5℃的“红紫夜图”。
部分图片来源:四川省气象局《近代四川气候图志》(内部印刷),《成都百年影像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