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有哪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截至目前,黄山地区已拥有8项国家级“非遗”,集中在徽文化生态中,涵盖戏剧、工艺、民俗与医药四大板块。为什么“非遗”新手常把黄山只等同于徽剧?
常见误区:一提黄山非遗就联想到徽剧。实际上,徽剧只是徽文化传播链的一环。黄山位于徽州文化核心圈,非遗呈现出“戏剧—民俗—技艺”三重叠加的特征。用旅行思维理解:徽剧是舞台戏,渔梁坝的抬汪公是街头 *** 戏,徽墨 *** 则是幕后手工戏。三者共同构成了黄山的文化气息。

(图片来源 *** ,侵删)
八项国家级名录全景图
1.徽剧(编号Ⅳ-29)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前即在屯溪老街演出,被视为京剧母本。
2.黄梅戏·黄山锣鼓调(联合申报Ⅳ-60)
虽起源于安庆,但黄山版把锣鼓点从“五锤”改成“七锤”,节奏更快,更适合山路演出。
3.徽墨 *** 技艺(Ⅷ-74)
《天工开物》写“墨贵徽州”,一锭徽墨须经炼烟、和胶、捶打十万次,历时一年。
4.歙砚 *** 技艺(Ⅷ-75)
宋徽宗在《砚谱》中评“歙砚为冠”,其“金星、眉子、罗纹”三大纹理至今仍是收藏风向标。
5.徽州砖雕(Ⅶ-38)
从祠堂门楼到寻常照壁,一块砖雕常嵌七层透雕,远观立体,近看镂空。
6.目连戏(Ⅳ-87)
“中国戏剧活化石”,演出通宵三夜,结尾“游地狱”场景,连老徽州人也不敢独自观看。
7.抬阁·黎阳仗鼓(Ⅸ-49)
孩童扮作戏曲人物固定在铁枝上,凌空三米,配合杖鼓节拍巡游,惊险与民俗并存。
8.新安医学·张一帖内科(Ⅹ-90)
祖孙十五代行医,明代即设“杏林书院”,现今方剂仍藏于国家中医典籍库。
入门级体验路线(三天版)
Day 1:屯溪老街—看徽剧每晚八点,昱戏楼有40分钟徽剧折子戏,票价30元。小白不需要提前了解剧情,听懂锣鼓“急急风”就是 *** 。
Day 2: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揉墨团
跟着师傅用七斤铁锤捶墨胚。初学者容易手酸,师傅会让你数锤,敲到200下即可体验“墨香蒸脸”。
Day 3:黟县宏村—目连戏夜场
每年正月十五后加演一场,村口祠堂自带“沉浸式”音效,演员从你身后入场,不建议戴耳机录音,会被老人认为不敬。
给菜鸟的三句私货建议

(图片来源 *** ,侵删)
- 非遗不是展柜里的玻璃品。在黄山,你住的客栈梁架可能就是200年前的砖雕,先抬头再拍照。
- 买徽墨别问“多少钱一克”,真正问法是“这是松烟还是桐油烟”,后者贵一倍,却也更好写小楷。
- 观抬阁别站在之一排,鼓点一响,炮仗飞溅,摄影新手常被烫镜头。
引用《徽州府志》卷三十七:“徽之俗,存于器,器失则俗亡。”黄山非遗的根基就在于至今仍“在用”:墨仍在写字,砚仍在研墨,目连戏仍在吓唬孩子。这种“活态”场景,比任何攻略都更能打动之一次踏入徽州大门的你。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