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计算机新技术(谷歌量子芯片Willow是什么)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是什么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是一套全新的超导量子处理器,2024年十二月公布。它把量子比特规模推向千级,并首次在真实系统上实现“低于阈值”量子纠错的里程碑。简单一句话:这芯片既能算得更快,又能“纠错得比出错更猛”。

为什么说Willow“低于阈值”是历史性跨越

量子计算机更大的敌人是“噪声”。
• 噪声让量子比特退相干,计算结果瞬间跑偏。
• 传统想法:多做冗余,再设法修正。
Willow的策略:用表面码把物理比特层层包裹,随着尺寸增加,逻辑错误率反而按指数下降

谷歌量子计算机新技术(谷歌量子芯片Willow是什么)-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从图上看,每翻一倍表面码尺寸,错误率除以十。
数据引自《Nature》2024年12月12日文章:Google Quantum AI team,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below the surface-code threshold"。


Willow到底有多少个量子比特

实体配置:105个高保真“数据比特”+105个“测量比特”+大量耦合器
如果把目光放宽到整张晶圆,可用量子通道超过1000,只是谷歌目前先用逻辑层打包到百级做验证。

小白可能会问:105个听起来还没我家显卡CUDA核多?
答:关键不在“量”,而在“相干时间”。Willow单比特相干时间达300微秒,传统半导体量子比特仍在几十微秒徘徊——相差一个数量级。


量子纠错到底纠了什么错

三种最常见的量子错误

  1. X错误:比特翻转,等价经典0→1。
  2. Z错误:相位翻转,经典里根本不存在。
  3. Y错误:翻转+相位一块来。

表面码的妙招:只看“症状”,不动“病理”

• 它让数据比特保持沉默,只在“校验比特”上测量“出错症状”——就像量体温判断发炎却不切开伤口。
根据症状再用微波脉冲“反操作”,实现无侵入修复。

鲁迅《呐喊》里讲“麻木的良民”,与此类比:表面码不让“好比特”被反复骚扰,保持“良知”在线。

谷歌量子计算机新技术(谷歌量子芯片Willow是什么)-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Willow与随机线路采样(RCS)的新记录

完成一次基准测试仅用时五分钟
• 若要世界最快超算Frontier复刻,需10^25年,远超宇宙年龄。

有人质疑:“这不就是旧新闻改个数字?”
个人见解:2019年的Sycamore是53比特,2024年的Willow逻辑层虽然只有百比特,但错误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让随机线路深度从20层跃升到120层,这才是真正突破。


初学者如何看懂量子计算路线图

三步看懂官方图

• 第1步:横轴“物理错误率”,纵轴“代码尺寸”。曲线向下弯说明性能提升。
• 第2步:找到“<阈值”区间——曲线穿过1/阈值线。
• 第3步:盯住箭头方向,持续向左下角才算“健康发育”。

谷歌接下来两年的两座“桥”

  1. C轮融资桥:量子比特数翻倍成本减半,走经典摩尔轨迹。
  2. 算法桥:与制药巨头Roche合作,验证量子化学模拟可节省30%实验周期。

关于量子霸权的新冷思考

“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皆与魔法无异。”——Arthur C. Clarke。
然而,魔法也要有说明书。Willow并未立刻解锁商业应用,它更像一次“证明题”:把“理论可行”写成“工程可用”的字据

我认为,大众无需等“万能量子机”才关心量子。就如同90年代的PC,不是等到i7时代才开始影响世界。对开发者:现在可用Cirq写小量子程序;对投资人:关注量子纠错初创公司而非盲目追比特数。


结语:量子春天来了吗

站在2025年看,Willow把“春天”从诗歌拉回气象站数据。错误率曲线之一次向下弯曲,意味着我们跨过了“雪线”——再往上走,就是花开。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