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式量子计算机原理详解
超导式量子计算机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下让量子比特(即超导谐振腔中的电磁振动)保持宏观量子态,从而完成计算。超导量子比特长什么样?
当我之一次走进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比指甲盖还小的“X”形铝片,镶嵌在蓝宝石基板上。这些铝片的交叉处,隐藏着一层氧化铝薄膜,厚度只有几纳米,却决定了量子比特是否存活。
氧化铝薄膜与两层铝膜共同构成了约瑟夫森结——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心脏”。
没有它,电流只会沿着超导环路无损耗地流动,永远无法形成0或1的叠加;有了它,库珀对可以像幽灵一样瞬间穿过势垒,产生宏观叠加态。
正如《量子力学史话》所言:“微观奇迹终将披上宏观外衣。”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让量子比特同时是0又是1?
新手更爱问:“比特怎么能既是0又是1?”我用一个比喻:
- 经典比特是开关,只能向上或向下;
- 超导量子比特像一枚旋转中的硬币,正面代表0,反面代表1,在观察前,你永远不知道它停在哪面。
实验室里,我们用微波脉冲给硬币一个精确的“踢”,令它在空中悬停更久,这个行为就叫制备叠加态。
若把角度控制在45°,那么同时看到正面与反面的概率各占50%。
IBM 2024年的一篇《PRApplied》论文指出,这一“踢”的时长误差要小于0.5纳秒,否则叠加就会坍缩成经典态。
为什么要接近绝对零度?
超导量子比特的寿命,在专业术语里叫相干时间。温度每升高1毫开尔文,相干时间可能缩短30微秒。
实验室用到了稀释制冷机,像倒立的四层宝塔:
- 70 K —— 机械泵预冷
- 4 K —— 液氦层
- 0.8 K —— He-3蒸发器
- 10 mK —— 最终级稀释平台
超导量子比特如何互联?
仅仅一颗量子比特意义不大。真正棘手的是让成百上千颗量子比特手拉手。
目前主流的互连方案是超导耦合器——一段微波谐振腔,它的长度决定了相互作用强度。
谷歌2023年“Willow”芯片把耦合器刻成了蛇形,长度压缩到0.38毫米,从而让相邻比特间的耦合时间控制在10纳秒以内。
个人见解:未来若要扩展到百万比特,光量子总线与超导芯片的混合集成可能成为第三条道路,目前清华大学团队已在12米光纤实验中跑通了相位匹配方案,误差低于0.3%,值得关注。
量子纠错为何离不开超导?
新手常把“量子容错”听成“不会出错”。现实是:每一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50—100个物理量子比特来校正错误。
超导体系的优势在于:
门保真度>99.9% + 读出保真度>98%。
这个水准刚好跨过谷歌表面码纠错的阈值。
相比之下,离子阱虽可做到门保真度99.99%,但读出只能以千赫兹计,导致等待时间拉长。
超导路线用“速度换准确度”,而离子阱用“准确度换可扩展性”,二者没有绝对优劣,只有阶段平衡。
普通人怎么体验超导量子计算机?
无需亲自买一台价值千万的稀释制冷机。IBM Quantum、中科院“量桨”、华为HiQ全部提供云端接口。
下面是最简化流程:

(图片来源 *** ,侵删)
1. 登录IBM Quantum(需注册edu邮箱) 2. 选择ibmq_manila(5比特超导芯片,真实硬件) 3. 把下面三行代码粘进网页编辑器,运行即可
from 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qc = QuantumCircuit(2,2)
qc.h(0);qc.cx(0,1);qc.measure([0,1],[0,1])
你会得到一张贝尔态实测直方图,横轴00、01、10、11,纵轴计数。
我之一次看到这张图时,脑海里回荡的是《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量子世界同样难分真伪。
为什么谷歌2024年12月宣布“低于经典超算”的反例?
谷歌在最新arXiv论文称,其在70比特随机线路采样中未再重现“量子霸权”,原因是张量 *** 算法改进+经典端GPU算力激增。我反复读了论文,发现两个有意思的小细节:
- 谷歌主动公开了70比特的完整噪声模型,鼓励社区挑战;
- 论文致谢部分列出阿里云伏羲团队,提示量子—经典边界越来越模糊。
我的判断:这不是退潮,而是“技术拉锯”,2025年若出现128比特、相干时间>300微秒的新纪录,经典端可能再难追上。
写在最后的个人笔记
从2020年起,我每年都会在-273.1°C的机房里录一次心跳。每一次砰砰声都像提醒:超导量子计算并非高悬云端的神话,而是与我们体温反差更大的“邻居”。
如果量子比特的寿命最终能延长到1秒,那将直接支撑一个“模拟宇宙”级别的应用。
届时,也许我们可以用真实的量子线路再现《三体》中三体世界的三体运动,而不再需要超级计算机。
愿每一次极寒中的努力,终将带我们走进炽热的新纪元。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