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比特脉冲发生器怎么用?入门5分钟看懂
是。超导量子比特为何需要专属脉冲发生器
超导量子计算必须在微秒级窗口完成读出与操控,传统射频源相位噪声高、时序抖动大会直接毁掉叠加态。因此,实验室里都围着脉冲发生器(或称任意波形发生器AWG)转。

核心指标一:波形分辨率
新手最常问:“分辨率越高越好吗?”
不是。主流超导比特操控脉冲宽度≥20 ns,14 bit就能分辨0.1 %的幅度误差;更高分辨率只会拖慢数据传输速度。个人经验:把分辨率调到12–14 bit区间最稳。
核心指标二:时钟同步的“心跳”
超导系统里同时有控制&读出两条链,必须共享同相位时钟。AWG外接10 MHz参考时钟还不够,得用1 GHz采样时钟级联才能保证多通道同步。
实测发现,如果两个通道间时钟漂移>1 ps,量子门保真度会下降一个量级。
典型接线图解:一条线别接错

- AWG RF输出 → IQ混频器 RF口
- LO(本地振荡器)→ 混频器 LO口
- 混频器 IF口 → 稀释制冷机端口
- 外部触发 → AWG TRG IN
实验脚本范例:从零到之一个Rabi振荡
# 伪代码仅供理解原理 pulse_length = 20e-9 # 20 ns π/2脉冲 amp = 0.5 # 半高幅度 awg.write_IQ(pulse_length,amp) awg.arm() qubit.measure()
跑完这条脚本就能看到Rabi振荡曲线,证明脉冲发生器、混频器、读出链全匹配好了。
为什么“噪声预算”决定芯片存亡
引用IBM 2024公开数据:相位噪声<-140 dBc/Hz@1 MHz offset时,单门错误率≈0.1 %;若噪声高4–5 dB,错误率立刻飙到1 %以上。脉冲发生器本身的低抖动硬件时钟与数字降噪滤波器是降低噪声预算的两把钥匙。
常见坑:别让滤波器反杀信号

- 把宽带滤波器放在混频器之后,结果抑制了高次谐波,却抬高了群延迟
- 补偿方案:改用可编程带通,只在谐振频点±50 MHz内滚降,边缘相位失真降到可接受水平。
未来趋势:片上直驱
2025年2月Nature封面论文显示,MIT在7 mm² CMOS芯片内集成24通道AWG,可直接在4 K温区驱动超导比特,省下整柜设备。我的判断:商用超导系统将在2027年进入“芯片即AWG”时代,实验室不再满屋线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