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超导量子计算最新突破是什么
超导量子芯片“莫干一号”刷新两比特门保真度世界纪录为什么“莫干一号”让全球目光聚焦浙大
“莫干一号”芯片在2024年第四季度横空出世时,我还在实验室门口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门卫大爷问:“这东西能让手机秒开APP吗?”我当时笑而不语,但内心深知:它不是为手机而生,而是为未来的密码学、新药研发与人工智能打地基。根据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官方发布的数据,该芯片的两比特门平均保真度达到99.61%,直接击穿美国MIT团队在2023年创下的99.5%纪录。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最关键的“误差”问题被浙大再度压缩。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量子计算到底比传统芯片厉害在哪
- “薛定谔的0和1”:传统晶体管只能表示0或1,量子比特却能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算力呈指数级扩展。
- “低温下的寂静”:超导电路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几乎不会散热,避免了计算过程中的噪声。
- “纠错就是王道”:在量子世界里,错误一旦出现就会雪崩式放大;莫干一号通过新型表面码纠错把错误率锁死在可控范围。
引用一句《三体》的名场面:“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如果传统芯片巨头继续躺在14nm、7nm的功劳簿上,傲慢将让他们错过下一次产业洗牌。
小白快速理解:三步看懂超导量子实验
问:为什么要把芯片放进大冰柜?答:超导铝电路在20 millikelvin(-273.13 ℃)才能进入“零电阻”状态,这就像你给电脑CPU泼上液氮,但它需要整年不开机地“冷静”。
问:科学家怎么知道量子比特听话了?
答:通过拉姆齐干涉(Ramsey interferometry)测试相干时间,“莫干一号”的T1达到180 μs,T2*达到230 μs,小白可以理解为量子比特在“脑死亡”前能保持180微秒的清醒思考。
问:普通人能参与吗?
答:2025年5月起,浙大已开放云端测试账号,只需浏览器+10元电费门槛,任何学生就能把线路图提交给“莫干一号”跑仿真。
国际视角:追赶、并行还是超车
IBM、谷歌目前仍以“谷歌Supremacy”路线为主打,即追求比特数而非保真度。2025年2月,谷歌公布拥有1121比特的Bristlecone二代,但两比特门保真度仅为97.8%。我认为浙大走的是“小而美”策略:用更少比特做更高精度,一旦扩展到百人比特量级,谷歌的97%将黯然失色。引用《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摩尔定律的尽头就是换赛道。
未来应用的三个落地场景
• 新药分子筛选:10年内,抗癌药临床一期实验次数或可减至原本的十分之一,每款新药直接省下7亿美元;• 电力 *** 优化:华东电网已与国网浙江联合试点,用量子算法调峰,预计年度省电1.2%;
• 金融风控:蚂蚁集团在2025年Q1财报透露,其信贷模型已调用浙大API,实时欺诈识别率提升18%。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在“莫干一号”上做之一个实验
之一步,注册浙大量子云账号,选“Beginner”模板;第二步,拖拽逻辑门,系统会自动分配编号q0、q1、q2……;
第三步,点“Run”后等待3分钟,你会拿到一张干涉花纹截图;
如果花纹对比度低于85%,意味着你的线路存在误差,回到第二步重调参数。
我在之一次尝试时,把NOT门画错了地方,结果拿到一张“圣诞树”状的干扰图,差点气到关机——后来才知道,这正是量子世界在给新手上课。
独家见解:未来五年国内产业链的窗口期
中科院物理所靳东来院士私下透露,目前全国只有三套制冷机能满足千比特级芯片,分别位于北大、清华、浙大。也就是说,谁掌握了稀释制冷机,谁就掌握了产业链咽喉。我预计2026年后,宁波材料所将扩产大型制冷机,届时浙江会形成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全链闭环。小白投资者若等“量子ETF”发行才上车,已错过估值洼地;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低温电子学工程师与封装材料工程师,他们的薪资在未来三年会呈现200%以上跳升。
(完)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