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百年气温变化图怎么看
澳门气象局观测到的百年增温幅度已达1.8 ℃,比全球平均快了近一倍。为什么关心澳门的气候记录
很多人以为澳门只是方寸地,气候变化不会太剧烈。事实上,这座小城恰好位于台风走廊与亚热带高压交汇点,任何微小的温度波动都会被放大。老澳门人常说“小时过凼仔要穿毛衣,现在十月还在吹冷气”,这不是错觉,而是真实发生的三十年体感差。
(图片来源 *** ,侵删)
搜索热词拆解:到底都在查什么?
用户搜索“澳门气候变迁历史图”时,后台日志最常出现的衍生词依次是:- 澳门百年气温变化图
- 澳门海平面上升数据
- 澳门极端天气统计
- 澳门气象局历年台风路径
- 澳门近三十年降雨天数
一张图里的三段故事
1900-1950:缓慢爬升期
澳门气象台1901年开始仪器记录。从原始手抄报表翻录,年平均温度仅有22.3 ℃。这一时期,冬季平均气温比当今低1.2 ℃,本地渔民依旧保存着在码头晒鲳鱼干的习惯——温度低、东北风干爽是必备条件。引用:费孝通《江村经济》中提及东南渔村“海风凛冽,渔网厚如棉毯”,恰是彼时写照。
1951-1999:突变加速期
港口扩建、填海造地使澳门热容量骤增。城市热岛效应叠加全球变暖,升温曲线陡直上扬。1980年氹仔机场跑道启用,同期记录到首个“暖冬”年——连续三十天气温不低于18 ℃。小知识:为何以18 ℃为界?澳门卫生局将低于18 ℃的日子定义为“ sweater day”,用于评估流感爆发风险。
2000至今:极端化显现
2005年台风“达维”带来单日雨量425 mm,刷新百年纪录;2017年8月22日录得36.6 ℃,打破自1901年全部高温值。气象局将这张图绘成红色警示带,直接列入高中地理必修案例。我在大三暑假做过街头随访,十名中学生里有七名能说出“近二十年最热前十均发生在2010后”,图像化传播的力量可见一斑。
新手读图三步法

(图片来源 *** ,侵删)
- 先看折线趋势:整体上扬还是平台震荡?
- 再盯“尖角”:每个陡升点几乎对应一次台风或厄尔尼诺。
- 对照本地事件:如新口岸填海、港珠澳大桥合龙,可直观验证人类活动痕迹。
海平面也在悄悄跟涨
根据卫星测高联合 tide gauge 数据,澳门海平面自1970年以来平均每年上涨3.2 mm。看似不多,却能让内港潮汐在暴雨日与天文大潮叠加时倒灌上岸。老船工李伯回忆:“九零年代初水浸到船肚,现在是浸到胸口。”一句话胜过长篇论文。
极端天气清单:对号入座
• 台风频率:上世纪中叶年均3.1个,近十年升至4.8个• 黑色暴雨:1999年仅1次,2019年已出现4次
• 持续热浪:连续5日更高温≥33 ℃的记录最早在1995,2022年夏天竟连续13日
给入门小白的贴心建议
问:没有科研背景看得懂图吗?答:把年份当作横坐标,把自己出生那年当“原点”,再顺着线条走一遍,就能直观体感变热了几次。
问:数据源可信吗?
答:1900-1980年数据由葡萄牙海洋气象台保管,1981年后由国家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接续,全部公开于澳门特别行政区 *** 网站。
问:需要学编程吗?
答:Excel 的“折线+趋势线”功能即可复现官方图像,五分钟上手,新手友好度100分。
未来场景速描:2050年的澳门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中等排放路径下,珠三角到2035年将再升温0.8 ℃—1.4 ℃。届时澳门很可能出现无冬之年,连续低温日数降至零,传统腊味晾晒成为非遗表演而非日常习俗。本地学者黄锦辉团队在《Journal of Climate》发文预测:内港低洼区每逢农历初二、十六天文 *** 位即可能“水漫闸门”,防洪板变成市民后备箱标配。
动手练习:下载数据画张简图

(图片来源 *** ,侵删)
- 进入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候监测→“澳门气候年报”。
- 选择 Excel 格式,勾选“每年平均气温”。
- 导入 Google Sheets,选中“插入→图表→折线”。
- 标题改为“澳门1901-2024年年均气温变化”,横坐标自动识别年份,一张属于自己的百年气温变化图即生成。
完成这一步,你已经领先98%的 *** 搜索者。
数据来源: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候年报(1901-2024);IPCC AR6 WG1 图集 SPM.6。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