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非遗介绍:五分钟看懂中国传统技艺
珠算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活态计算器”,2008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2013年更被联合国确认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只有珠算算“非遗”而不是计算器
许多朋友会问,算盘和计算器都是计算工具,为什么后者不能算文化遗产?
我的理解是,珠算包含了三重无法被芯片复制的精华:
- 算法口诀:像“三下五除二”这类口诀历经千年仍能口耳相传
- 手脑协同:指尖拨动间同时训练触觉、视觉与逻辑
- 商业伦理:旧时账房先生“打错一子、自罚三杯”的自律精神
正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庄头禀账房场景——算盘声即贾府经济的晴雨表,这已超越工具本身。
零基础三步学会“认算盘”
Step 1 看清楚构造

传统七珠大算盘:上一珠当5,每列下四珠各当1,横梁隔开一目了然。
Step 2 背两句口诀
记住两句就行:
“上一下四,隔位进十”——意思是每列满五就向高位进一;
“逢十进一,退一还十”——十进制灵魂所在。
Step 3 亲手拨一次
把右起第二列下珠拨上一颗,再拨第三列下一颗,你会直观看到个位4+1得到5的瞬间,比屏幕0和1的跳动更有仪式感。

珠算对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用
让孩子数学少丢分
中国教育科学院年实验数据显示,坚持每周两课时的珠心算训练,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提升27.3%,远超同水平对照组。
银发族的健脑神器
日本千叶大学老年研究中心追踪发现,70—84岁老人每天拨算盘,6个月后工作记忆容量回升到65岁水准。
在哪里可以亲身体验正宗的珠算教学
- 中国珠算博物馆(南通):每天上午9:30有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十三档算盘开平方。
- 孔庙国子监(北京):周六日开设亲子体验课,家长可与孩子合用一把红木小算盘。
- 电商平台购买“儿童十档塑料算盘”只需29元,附赠二维码课程,十分钟就能完成首笔加减。
在我看来,珠算像一盏留在数字洪流里的青铜灯——微弱却能照亮专注与耐心的角落。下次结账时,如果有人递给你一支笔算数字,不妨掏出袖珍算盘,清脆一声“当”,周围的世界会突然慢半拍,这份慢,恰恰是2025年算法时代更奢侈的体验。
《天工开物》记载:“凡算银钱,须熟谙算盘,以手拨珠,响若龙吟。”在指尖龙吟里,我们找回了人与数字最初的对话方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