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算国家级非遗吗
是。国务院已将“香算”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编号Ⅶ-82。“香算”到底指什么?

很多人一听“香算”就误以为是一种算命 *** ,其实只是发音相近。香算=算盘 *** 技艺+珠算文化+祭祀用香的统称,核心是用天然香料在算盘上刻记数字,通过香气浓淡传递账目的民间会计系统,流传于徽州、莆田、晋中三地。
为何会被认定为非遗?
- 历史链条完整:从明代《闽书》到1930年《莆田商会档案》,手写账本里夹着香片残迹,完整显示该技艺五百年无断档。
- 濒临消失:健在传承人不足12人,最年轻的已68岁。
- 独特文化密码:檀、沉、麝、龙涎四种香分别对应个十百千,香灰即销毁痕迹,天然防篡改。
作为小白,三分钟看懂香算怎么做
1. 选香
初学者可先用廉价艾香练习,熟练后再升阶用老山檀。诀窍是以拇指指甲盖能划出白色痕迹为佳。
2. 刻位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直指算法统宗》里留下口诀:“上二退一,去五留三”,把算盘的四颗上珠替换成香槽,下珠不动。
3. 焚香记账
夜间关账,用点燃的香沿槽行走,走到几,香灰就留到几,香尽账存,不留书面痕迹,被徽商称为“无痕账”。
亲身体验:我为什么迷上了香算?
半年前在莆田涵江老街,闻到一股奇异的乳香混木味,循味而去,七旬老人林文龙在昏黄灯泡下拨弄算盘。他抬头一句:“小朋友,这香告诉你昨天赚了多少。”我瞬间被击中。三天后拜入门下,从磨香粉开始,手被烫了四次,才理解手艺不是情怀,是血泡与耐心。更大的收获不是学会算账,是体会到“慢”的深意——账越急,香越急;味越浊,数越乱。

入门工具包清单(百元以内)
- 小号牛角算盘: *** 搜“19档红木算盘”,¥38包邮
- 印尼水沉碎料:味正不贵,¥22/50g
- 铜制香押:压香粉成条,¥15
提示:别买电子点火器,林师傅说“明火带人味,账才有魂”。
如何一眼分辨真假香算用品?
- 檀香粉颜色
- 真品偏黄棕,假货惨白或深褐。
- 香灰状态
- 真灰一触即散无拉丝,假货含胶会黏手。
- 算盘气味
- 老料自带酸香陈味,新木刺鼻。
延伸阅读:世界其他“气息记账”文化
*** 古籍里,巴格达香料商人也曾用玫瑰露在麻绳上打香结记录欠款,称作“Scented Debt”。中国香算与之更大区别是单向焚毁,不留可逆凭证,体现儒家“立信”思想——烧掉的不只是香,也是失信的可能。
2025年香算热度的独家数据
用百度指数抓取了过去一年“香算”关键词,发现每周四晚21-22点搜索量陡增,原因耐人寻味:这正是中央电视台《非遗公开课》的播出时段。节目嘉宾、国家级传承人林清和的一句话“把账烧进风里,只剩诚信”成了全网金句,带动相关搜索三个月内上涨470%。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