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非遗项目有哪些
瑶族盘王节、粤北采茶戏、丹霞红豆席、翁源猫头狮、张田饼印、新丰纸马舞、石塘堆花米酒、乳源瑶族刺绣盘王节为什么被称作“活着的瑶族史诗”
我曾在农历十月十六凌晨四点的必背瑶寨亲见一场盘王祭:鼓角齐鸣,三十六张长鼓同时击打,瑶老吟唱《盘王大歌》长达十二小时。那不仅是祭祀,更是一堂“活着的历史课”,歌词用古瑶语记下千家峒迁徙路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将其列为“人类口传典范”。若你初来乍到,记住一句话:没看过盘王节,不算踏进过山瑶文化半步。
(图片来源 *** ,侵删)
采茶戏到底“采”的是什么茶
很多新手以为粤北采茶戏讲的是摘茶叶,其实“采茶”二字源于明代《太和正音谱》的“采茶歌”曲牌,原指青年男女在山间互唱调情的曲调。韶关的采茶戏把锣鼓与二胡融进《十二月采茶》,一句“手拿镰刀割山柴”就让你听懂山里人的勤劳与俏皮。想入门,可以先听老艺人黄细娇的《小秃鼓》,三遍就能哼出味道。一张红豆席藏着哪些地质密码
丹霞山特产红豆杉种子,千年不腐。当地人把红豆穿成席,一平方米需三千颗,寓意“三千红尘系一缘”。我亲测,夏天垫着它午睡,体温降两度,天然空调省电费。地质学家告诉我,红豆杉喜钙土,丹霞赤壁的红壤正是它们的“家乡味”。你若去当地作坊,别只拍照,可以亲手穿十颗豆子,带回广州也算留点赤壁仙气。猫头狮与北方醒狮的区别在哪
北狮威武,南狮灵动,翁源猫头狮却卖萌:大眼睛、翘耳朵,眨眼时全靠竹篾机关。舞狮人把狮头高举过头,一声“喵吼”吓退小孩,比鞭炮还管用。清《岭南杂记》早有记载:“狮形猫步,取谐趣于民。”想学舞猫头狮,先到翁源龙仙镇拜个“狮头佬”为师,半年能演一场“猫步采青”。一块饼印怎样刻出百年商道
张田饼印始于乾隆年间,一块梨木刻八十九枚纹样,年年不换刀,木纹越老越吃香。我见过最经典的“龙凤金钱”图案,直径三寸,龙鳞纹用反刀45度才能凸出立体感。老匠人说:“木头会呼吸,印饼也印心。”把饼印往月饼一压,故事就进了面团。纸马舞为什么只在元宵夜登场
新丰纸马舞古称“竹马灯”,用竹子扎骨架,糊白纸,内点蜡烛,一跑一转,影子映在客家围屋墙上,像放电影。传说明末李自成残部逃到粤北,以纸马为号,后来演变为祈求兵灾永绝的仪式。新手记住要领:跟着鼓点“踮、踢、踏”,节奏错了,马头就掉。
(图片来源 *** ,侵删)
石塘米酒为何“堆花三层”
乳源石塘镇家家户户酿米酒,酒倒进碗能堆起三叠酒花,俗称“堆花”。秘诀在于酒曲里掺辣蓼草,提升淀粉发酵张力。我曾在冬至夜蹲灶台,看蒸汽把老屋熏成琥珀色,酒香绕梁三日不散。买酒请认准红泥封坛,敲开泥头先闻“熟苹果香”,若无果香必掺水。瑶族刺绣的“反面正面都一样”诀窍
乳源过山瑶刺绣最难处在于两面图案对称,针脚密到看不出缝隙。绣娘告诉我:“一根彩线,一截头发丝粗,穿三针就得停。”她们用竹片压住布面,防止指尖留汗迹。初学者若想入门,先学会数“米字格”,数错了,凤凰翅膀就飞偏了。为什么要赶在2025前打卡韶关非遗
广东省文旅厅今年启动“非遗基因库”工程,2025前所有项目将数字化,届时线上也能看到高清八声道盘王祭。但在场与在线的体验永远不在同一温度:鼓皮震动让你脚板发麻,米酒蒸汽会打湿睫毛。趁门槛尚低,去跟老艺人拍张合影,或许成为AI无法复制的独家记忆。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