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之一批非遗名录全解)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16

保定之一批非遗名录全解

答案:保定之一批非遗包括保定铁球、保定驴火、白沟泥塑等11项。

保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第一批非遗名录全解)-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什么是“之一批非遗”?

保定在2006年公布了之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方编号为“保政通〔2006〕33号”。
它既不是国家级,也不是省级,而是市级的“首发阵容”,门槛更低、最接地气的一次普查结果。对刚入门的朋友来说,这张表就是“保定文化地图”的雏形。


为什么这11项能首批入选?

官方用了三条硬杠杠:

  • 至少有百年传承链条
  • 具备鲜明地方印记
  • 有存续危机需要抢救

我翻完原始档案后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专家评审时,手艺濒危程度加权分比历史长度还高。也就是说,谁快失传,就先救谁。


11项“元老”档案卡

  1. 保定铁球(王铁匠)
    最早记载可追溯至明崇祯年间的《保定府志》。两枚空腔球内装音板,转动能发出高低二音,实为最早的“减压陀螺”。
    引用:国家级武术裁判王树仁曾言,“铁球之声,乃保定晨曲”。

    保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第一批非遗名录全解)-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2. 保定驴肉火烧(老驴头)
    火烧皮用的戗面技法来自漕运码头,驴肉选太行山黑驴肋扇,先腌后卤再焖。外行只看“火烧夹肉”,内行却知老汤是灵魂,每家都偷偷留底汤
    个人观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离开保定的驴火,皮厚一倍,香度减半。

  3. 白沟泥塑(白沟镇)
    就地取材拒马河红胶泥,阴干后先烧后绘,色彩沿袭“五行彩”——黑、赤、青、白、黄,寓意天地人和。乾隆朝《白沟志》有“彩塑贩京畿,童耍忘餐饭”之句。

  4. 徐水狮舞(北北里村)
    北方狮舞分“文”“武”两派,徐水狮舞属武派,鼓点紧、动作惊险。“狮子踩绳”绝活,一人站在高绳上舞狮头,堪称民间杂技的活化石

  5. 定瓷烧制(曲阳)
    宋徽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录“汝、官、哥、定、钧”,定瓷列第四。之一批中属它最老,却差点在民国断烧,直到1976年才由匠人陈文增复窑成功

  6. 蠡县麻山药种植技艺
    当地俗语“一亩麻药十亩粮”。其秘诀在“麻沟回垄”培土法,让根须充分接触沙壤钾层。蠡县年均光照比邻县高6%,糖分自然就多。

    保定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第一批非遗名录全解)-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7. 涞水高洛古乐
    宫廷鼓吹乐在民间的嫡系遗存,使用筚篥、大钦、手鼓等十二件古乐器。演奏时鼓点重音永远在弱拍,一听就能辨认

  8. 安国药市习俗
    始于北宋,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初八开集。最有仪式感的环节是“放市炮”,一炮开市,二炮封秤,传承了千年贸易默契。

  9. 涿州皮影(十不闲)
    影偶由牛皮制成,薄如宣纸,操纵杆称“签”。涿州皮影更大特点是“十不闲”——一人同时操作唱念做打,嗓子、手、脚全在线。

  10. 易县绞胎陶瓷
    用两种颜色瓷土绞揉,拉坯后自然出现水波纹理,“窑变”让每件都无可复制。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石湖集》中叹道:“花瓷缕云,纹随天工”。

  11. 高蠡暴动纪念歌谣
    现代少见的“红色非遗”,通过曲阳民歌曲调唱革命史,把1932年的农民暴动浓缩成四句七言,短短二十八字,让历史有了押韵


新手最关心的问题

Q:之一批和后面的批次区别大吗?
A:体量完全不同。之一批只有11项,第二批扩充到46项,第三批直接过百。用“开国少将”类比,首批是“镇场子”的老炮,后续更像是“梯队补位”。对新人而言,先把这11项吃透,再去追更新名单,逻辑更清晰。

Q:如何实地拜访不踩坑?
A:

  • 铁球:保定力高古物市场,周六晨市最热闹
  • 驴火:老驴头莲池总店,早上七点出炉之一批,油酥皮最脆
  • 泥塑:白沟和道国际,周末有艺人现场彩绘,顺路能淘到尾单

一条数据彩蛋

2024年保定市文旅局公布游客问卷:
非遗体验”关键词检索量同比上升134%,铁球体验工坊从3家暴增至17家;驴火DIY课程报名费均价180元,仍“一课难求”。

这些数据提醒我,文化一旦与场景消费结合,就不再是“遗产”二字能框住的,它会变成鲜活的城市GDP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