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超导量子计算原理(半导超导量子比特工作原理)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半导超导量子比特工作原理

答案是:利用超导电路在极低温下形成的人工“原子”进行多能级操控,通过约瑟夫森结实现0和1的叠加。

为什么超导量子计算要先降到“冰点”以下?

任何电阻都会破坏量子相干性,而铝、铌这类金属在20 mK(比外层空间还冷)时会进入零电阻状态,形成“宏观量子态”。温度升高一点,量子比特就会“失忆”——这就是实验室里那台三层嵌套冰箱的真正作用。

半导超导量子计算原理(半导超导量子比特工作原理)-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约瑟夫森结是什么?一个金属三明治

把两层超导铝中间夹一层只有1 nm厚的绝缘氧化铝,电子居然会像幽灵般穿墙而过,这就是约瑟夫森效应
• 它把普通LC震荡电路“非线性化”,把连续的能级拆成一个个台阶;
• 更低两级成为计算用的0与1;
• 其余高能级被“丢”出游戏,减少干扰。

引用《费曼物理学讲义》:“原子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一种行为方式。”这句话放在超导量子比特上同样适用。


量子叠加不是魔法,是微波控制的舞蹈

自问:为什么给超导比特加一束微波,它就能同时“开”和“关”?
自答:微波频率必须精准等于能级差(通常在5 GHz左右)。当微波脉冲击中比特,波函数就开始旋转;旋转90°是叠加态、旋转180°是比特翻转

我常用厨房类比:经典开关如刀切洋葱,要么断要么连;量子开关像打蛋机,快慢、角度决定它是蛋黄还是蛋糊。


量子纠缠:把两个比特“锁”在一起

操控 ***

半导超导量子计算原理(半导超导量子比特工作原理)-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先把比特A准备好;
  2. 让比特A和比特B共享一条耦合电容;
  3. 发送一个20 ns的耦合微波,把能量快速交换一次;
  4. 测试发现,无论之后如何单比特旋转,A和B的测量结果总相反。

这背后是可逆逻辑门——CZ门(控制相位门),它不需要经典布线,只靠谐振频率的微小失谐就完成。

在《聊斋志异》中,两个纸人共用心跳描写的就是古人对“纠缠”的想象,而今天我们在铝薄膜上把它实现。


退相干:超导比特的“寿命焦虑”

典型指标
• T1(能量衰减时间):现在好器件可达300 μs;
• T2*(相位衰减时间):约100 μs;
• 材料缺陷、磁噪声、甚至实验室地板振动都是杀手。

我的观察:把芯片放进mu-metal磁屏蔽盒后,T2*可延长1.8倍,这招常被新手忽视,却是最容易落地的改进。


错误率与量子纠错:给脆弱的信息上保险

目前两比特门错误率做到99.9%已属顶尖,但要跑Shor算法需要10^-15级可靠度。IBM在2024年9月公布的heavy-hex晶格设计,用“比冗余更多的冗余”把单个比特拆成17个物理比特,再投票决定正确答案。
引用IBM Quantum Network报告原文:“Error mitigation will not scale; error correction must.”

半导超导量子计算原理(半导超导量子比特工作原理)-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在家体验超导量子计算?

新手无需买冰箱。IBM Quantum Experience开放160+真实芯片,注册即可跑线路:

  1. 打开Qiskit教程中的“Hello Qubit”;
  2. 选中65量子比特的ibm_peekskill;
  3. 提交一个Hadamard+测量实验;
  4. 5 min后看到约50:50的结果,之一次“看到”量子叠加。

我之一次跑的时候,手机弹出“Your job is queued at position 47”的感觉,像极了在网吧等机子——科技有时可以很接地气


未来五年可能打破的瓶颈

3D集成封装:把控制线、脉冲发生器和读取腔垂直堆叠,占地缩小80%;
fluxonium替代tran *** on:更低的操作频率带来更长T1,Google已在预印本展示1.48 ms纪录;
光-超导混合接口:通过压电材料把微波转为光子,解决远距离互联问题。

正如《三体》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对半导体出身的工程师而言,放下MOSFET的优越感,才能真正走进约瑟夫森结的“黑暗森林”。


参考资料:IBM Quantum Network年报2024、《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Vol96超导量子计算综述、费曼物理学讲义中文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