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极致低温
超导量子计算机之所以要极致低温,是因为只有零下273摄氏度左右的极寒环境,超导量子比特才能保持量子相干性。一问:量子芯片怕热到什么程度?
在室温下,硅基芯片能顺畅运行,而量子芯片的热噪声会把脆弱的叠加态彻底打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曾统计:温度每升高0.01 K,铝基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就会缩短3%。因此,量子计算厂商常用“稀释制冷机”把处理器压在10 mK(毫开尔文),远低于外太空的2.7 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图片来源 *** ,侵删)
“量子世界就像刚醒来的婴儿,一丝微风都能惊扰睡梦。”——《量子力学史话》曹则贤
二问:零下273℃是噱头还是必须?
- 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下才出现零电阻与零磁通,这两种物理效应正是超导量子比特(tran *** on)实现量子隧穿与可控能级跃迁的前提。
- 当温度<100 mK,电子-声子散射被降到更低,约瑟夫森结里的宏观量子态才能稳定存在。
- 权威期刊《Nature Electronics》指出,2024年谷歌“梧桐”芯片在20 mK环境中,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94%,一旦升温至1 K,门保真度瞬间跌破90%。
从工程角度看,这不仅是噱头,而是生死阈值——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量子比特离不开10 mK。
三问:为什么传统降温手段行不通?
- 液氦只能到4 K,距离10 mK还差两级制冷。
- 稀释制冷机利用氦-3/氦-4混合物在0.9 K发生相分离的吸热效应,将热量“拖”进蒸发器。
- 再通过级联磁化制冷,把残留自旋热运动吸走,最终把处理器稳定在10 mK。
整个系统耗费3周才能把温度打下来,却能在10小时内运行百万次量子门——在“快与慢”的张力面前,研发者甘愿等待,因为一旦升温,实验数据将不可逆地清零。
小白也能懂的比喻:量子芯片的“温室”
温室里种兰花,温度波动不能超过1℃;量子芯片的“兰花房”比温室严苛一百万倍。我们可以把制冷机想成三层烤箱:
- 之一层(50K)像家用冰箱冷冻室;
- 第二层(3K)液氦池,类似液氮冰淇淋;
- 第三层(10mK)才是超低温“核心温室”。
任何一层门没关紧,量子比特都会瞬间“枯萎”。
未来展望:室温超导量子计算可能吗?
- 2023年罗切斯特大学宣称发现“近常压室温超导体”,被《Science》撤稿后,学界回归冷静:
— 目前无证据表明室温超导能保持宏观量子相干;
— 即便材料突破,还需解决量子退相干时间、门保真度等系统工程难题。 - 美国IBM路线图预计2033年主流仍将以稀释制冷为主,叠加芯片“片上散热”技术,有望把制冷机尺寸从两米高压缩到一人高。
给入门者的实操Tips

(图片来源 *** ,侵删)
- 若你做本科毕业论文想用云量子机,无需自建制冷机,直接租用IBM Quantum Network的10 mK远程端。
- 本地实验想入门,可以从80 K的高温超导环磁悬浮做起,先体验超导态,再往10 mK下探。
- 记住温度数据单位:1 K = 1000 mK,写报告时别把数量级弄错,被审稿人嘲笑。
最后留一个数字彩蛋:全球正在运行的稀释制冷机约420台,其中中国占47台——这个数字来自中科院物理所2025年4月统计。下一次你看到新闻提到“超导量子计算机需要零下273℃”,你可以笃定地说:那不是为了唬人,而是为了守住量子奇迹的最后一道门。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