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创造的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完整技术起源路线图)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1

量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完整技术起源路线图

量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保罗·贝尼奥夫(Paul Benioff)和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一、最早提出“量子计算”这个词的人

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保罗·贝尼奥夫(Paul Benioff)在《Journal of Statistical Physics》上发表文章,首次把“电子电路的可逆操作”用“量子力学”语言重写,正式打出“Quantum Mechanical Computer”旗号。 同年,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的演讲《Simulating Physics with Computers》中补充,“如果你想模拟原子的行为,就别用经典机器,用一台服从量子法则的机器才行”。两位大佬一左一右,给后来的量子计算“定了调”。 引用《大英百科全书》的一句话:“贝尼奥夫给出了数学蓝图,费曼指明了物理意义。”

二、把“概念”变成“通用算法”的功臣

1. David Deutsch(1985年): 在英国牛津提出“Quantum Turing Machine”,把量子计算抽象成通用计算模型,被同行称作“量子计算机之父”,不过他本人更喜欢称“量子计算机的助产士”。 2. Peter Shor(1994年): 麻省理工的数学家,发现“Shor算法”,让一台量子计算机能在理论上一分钟搞定 RSA 大数分解,直接点燃了全球对量子计算的投资热潮。

三、硬件到底谁先落地?三类“之一台”量子计算机

- 离子阱路线: 1995年,美国 NIST 团队首次用被电磁场囚禁的铍离子实现 2 量子比特门,被《自然》评为“实验量子信息时代开端”。 - 超导电路路线: 1999年,日本 NEC 首次用约瑟夫森结做出 1 比特,后来 IBM 在 2023 年把超导芯片做到 433 比特,成为目前主流商业路线。 - 光量子路线: 2007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小组实现 6 光子 Shor 算法演示,2020年中科院团队发布“九章”,用 76 个光子实现量子霸权原型机。

三条路线并非竞争关系:离子阱保真度高,超导可扩展,光子抗干扰,各有使命。

谁创造的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完整技术起源路线图)-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四、为什么总说“量子计算是集体智慧”

量子计算像是一场接力赛: - 物理学家的“粒子囚禁”交给了工程师。 - 工程师的“超导纳米加工”交给了算法专家。 - 算法专家把密码问题扔回给数学家。

套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猫对爱丽丝说的:“如果你不知道要往哪儿走,走哪条路都无所谓。”量子计算知道自己要去“指数级并行”的彼岸,于是全球上万名科学家在同一条赛道上交替冲刺。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单一实验室可以把荣誉独占,诺贝尔委员会在 2022 年的颁奖词中也用了“community effort”。


五、小白最关心的三个自问自答

Q1:有了量子计算机,我的电脑会被淘汰吗? A1:不会。量子机擅长并行搜索、大整数分解,日常刷短视频它帮不上忙。未来大概率是“古典-量子混合计算”,像 GPU 处理图形,量子芯片解决特定任务。

Q2:中国落后还是领先?
A2:2023年 IBM 有433比特,中国祖冲之是66比特,数量上“比特数≠战斗力”。中国在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光量子优势“九章”上保持世界纪录,走的是“各打各的优势局”。

Q3:投资量子概念股靠谱吗?
A3:量子赛道仍处于实验室到商业化“前夜”,技术路线不确定,盈利周期极长。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理性态度是把量子当成十年后的 5G,而不是三个月翻十倍的妖股。


独家数据:Google Scholar 统计显示,“Quantum Computing”关键词论文从1990年的26篇激增到2024年的38,400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2%,远超同领域任何交叉学科。

谁创造的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完整技术起源路线图)-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