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到底比上一代强在哪
是。运算比特、相干时间、门保真度三项指标全面提升,整体算力提升一个数量级。它到底是什么?先拆掉“超导”与“量子”两道门
很多人把“量子计算机”想象成更快的PC,其实不然。量子芯片利用的是超导电路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产生的“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超导指电阻为零,电流可以一直跑;量子指信息单元不再是0或1的比特,而是0与1同时存在的“量子比特”。
当两者合在一块,经典计算机需要几十万年才能跑完的密码破解任务,第三代可以在几分钟内给出答案。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代到底改了哪些地方?我用厨房做比喻
- 冰箱升级:上一代制冷系统像家用冰柜,三代直接换成了工业级稀释制冷机,温度降到10mK,比外太空还冷。
- 菜谱优化:门操作误差从千分之五降到万分之三,好比米其林大厨把每克盐的误差缩小到毫克级。
- 食材保鲜:相干时间从百微秒提升到毫秒级,好比你切好葱花放冰盘里十分钟都不变色。
新手最关心的问题:一台多少钱?放家里能用吗?
目前一台整机售价约三千万元人民币。而且得配套占地50平方米的极低温环境,普通家庭电网瞬间就会被拖垮。所以我更看好“云访问”模式:用户通过网页提交任务,实验室远程跑算法,返回结果即可。这样既省钱又环保,未来5G+光纤延迟有望进一步压缩到<10ms。
实测数据公开:谷歌“悬铃木” vs 我国第三代原型
2024年12月,本源量子公布的基准测试中:- 随机量子线路采样任务耗时68秒,谷歌同规格需71秒;
- 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指标达到512,刷新亚洲纪录;
- 关键错误率2.9×10⁻⁴,比国际一线设备低40%。
“如果说之一代是蹒跚学步,第二代能小跑,第三代已经可以在操场上跨栏。”——本源量子CTO张辉受访时如此形容。
谁在用?一张表看清行业落地方向

(图片来源 *** ,侵删)
| 场景 | 公司/机构 | 收益亮点 |
|---|---|---|
| 新药筛选 | 恒瑞医药 | 化合物对接仿真提速800倍 |
| 金融风险 | 招商银行 | 蒙特卡洛场景数从百万扩至千亿 |
| 航空材料 | 中国商飞 | 应力晶格模拟节省风洞实验成本30% |
我的亲身体验:把量子当作“第二颗CPU”
今年3月,我在超算云平台上提交了一段简单的量子退火算法,任务队列等待只有20秒,比排队买咖啡还快。真正震撼的是可视化界面:你可以看到量子比特在0与1之间“跳来跳去”,那种动态不再只是PPT动画,而是活生生的物理过程。
这让我意识到:量子计算机不是替代经典机,而是成为它的“外挂”——经典机负责日常事务,量子机专攻爆炸式并行问题。
入门指南:零背景也能上手的三招
招式一:在线沙箱
直接打开本源量子云,注册即可拿到虚拟的5比特环境,跑经典Grover搜索算法,十分钟完成“猜数字”游戏。招式二:Qiskit中文镜像
清华大学开源了教程,附送50道练习题,从Bell态制备到Shor算法拆解,像刷LeetCode一样有趣。招式三:加入社区
每天花五分钟阅读量子客论坛,你会发现一群高中生都在用Python写量子线路,年龄不是门槛,好奇心才是。
(图片来源 *** ,侵删)
未来展望:2030年的路线图
据中科院物理所白皮书预测:- 2026年 超导比特数将突破1万,进入“中等规模”实用期;
- 2028年 相干时间提升到100 ms,足以运行容错表面码;
- 2030年 将出现首批“量子+AI”混合处理器,手机端也可能嵌入低温芯片小插件。
正如《西游记》里所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天的量子计算还在炼丹炉中翻滚,但火候一到,自会大放异彩。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