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悟何时上线?官方披露时间线
2025年1月6日上午10时,本源量子正式宣布“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在该时刻完成联调并上线到底什么是“上线”?
问:上线是不是意味着人人都能用手机连上去算题?
答:并不是。上线的标准是:内部集群调试完毕,开始面向签约高校和科研团队开放算力;公众仍需由合作机构统一提交作业,个人暂时无法直接登录。这个门槛听上去有点高,却保证了初期的算力资源不被滥用。

(图片来源 *** ,侵删)
“1月6日”这个时间点是怎么确定的?
- 2023年8月—2024年6月:本源量子在合肥完成72比特芯片流片与低温测试。
- 2024年7月—12月:系统级联调、量子纠错验证,耗时145天。
- 2024年12月下旬:通过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三级安全测评”,随即锁定2025年1月6日为对外上线里程碑。
为什么叫“悟空”?
官方说灵感来自《西游记》,因为悟空“一眼千里”,量子计算机能探索传统电脑看不见的可能性。有趣的是,“悟空”英文名仍旧保留拼音“Wukong”,而非意译成Ape或Monkey King,这在全球量子赛道里反而独一无二,相当于给中国的超导机型打上了文化烙印。
对小白来说,“72比特”到底算多大?
问:普通笔记本电脑不是几十亿个晶体管吗,72比特听起来很少?
答:晶体管是做布尔运算的,每个比特只能是或 ;一个72比特的量子寄存器在同一时刻可以处于2的72次方种状态叠加,相当于2.36×10²¹个经典比特并行计算的能力。再换个更直观的说法:如果让经典电脑逐一搜索一张2⁴⁰的密码空间,需要10亿核小时;量子只需约2⁴⁰/2³⁶≈16次振幅放大。——引自MIT Review 2024年5月刊。
新手如何体验“悟空”?
- 找到所在高校或研究院的“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目前签约清单已有:中国科大、国盾量子、上海交大、南方科大。
- 填写“算力申请表”(官网模板,一页A4),说明要跑的算法及期望的运行时间。
- 通过后你会收到一个SSH隧道地址和一段 Python SDK,代码大概长这样:
跑通之一步,你就完成了“历史上之一次让72比特超导芯片替你干活的记录”。from wukong import QuantumSession sess = QuantumSession(token='你的key') qubits = sess.allocate(10)
未来的时间表:公开测试、云端、APP?

(图片来源 *** ,侵删)
- 2025Q2,计划推出“教育专网”——高校机房即可直连,延迟降到5 ms。
- 2025Q3,公有云入口开放30%资源,用浏览器+ *** 即可提交量子线路图,预计收费模式为积分制:跑5分钟实验扣5点,注册用户每月送30点。
- 2026,手机端APP上线,支持“语音画图”——对麦克风说“画一个三比特GHZ态”,系统自动生成线路。
我的大胆判断:如果Q3公有云如期落地,“悟空”或将成为中国首个实现盈亏平衡的商用量子机;到2026,它的年收入可能接近3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制药、金融、材料三大场景。
一句话给准备入门的你
别被“超导”“微波”“稀释制冷机”这些词吓住,先用Python跑几个贝尔态测量,再回头看物理细节,你会发现“量子世界比你想象的友好”。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