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多久能破解RSA加密
答:乐观估计大约需要15-20年,真正能够威胁到现行金融级别的2048位RSA,要等到2038年前后。为什么大家会担心RSA被“秒破”
之一次听到“量子霸权”时,我也以为银行马上会沦陷。后来我才明白,“破”与“稳破”之间隔着一条鸿沟。IBM公布的路线图显示,2025年公布的Osprey处理器仅433量子比特,而要分解2048位RSA,理论上需要数千逻辑比特,而逻辑比特要由上千物理比特纠错而来,真实规模约需百万量子比特。引用《三国演义》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密码学也是在攻防循环里长大的。

(图片来源 *** ,侵删)
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到底能干什么
Google的Sycamore在2023年二次实验里,把随机线路采样从经典超算的47年缩减到几分钟,这件事被《Nature》称为“里程碑”。但注意,它没破解密码,只是示范了在特定算法下的指数级加速。我的观点:当下量子计算更像一台实验室里的F1赛车——跑得快,却只能在封闭赛道里炫技。
- 可验证:量子化学模拟(如模拟氢化锂分子)已获企业级订单。
- 商用试水:D-Wave退火机用于物流优化,节省燃油3-7%。
- 技术拐点:超导方案与离子阱方案比特数量同步突破500+,但纠错效率仍是短板。
小白也能听懂的“量子比特”简史
问:量子比特和经典比特有啥区别?答:经典比特只能取0或1;量子比特利用叠加态,可以同时“既0又1”。形象地说,经典比特是硬币躺平一面,量子比特是旋转中的硬币,只有拍照那一刻才确定正反。
问:怎么让这么多旋转硬币保持“叠而不塌”?
答:需要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或真空离子阱,再加激光“驯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如果你觉得懂了量子力学,那就说明你还没懂。”——这句话恰好说明了维持量子态的困难。
抗量子密码学:下一代盾牌
NIST从69套提案中最终选定4套算法准备标准化,其中CRYSTALS-Kyber与Dilithium进入主流芯片IP库。亮点:
- 算法基于格密码,不依赖大数分解。
- 手机SoC只需增加2-3%面积即可跑得动,功耗几乎不变。
- 中国团队提出的LAC方案也被列入备选,展现本土贡献。
普通人如何应对“灰犀牛”风险
- 升级浏览器:Chrome/Edge量子安全TLS草案已上线,打开chrome://flags/#pq-tls即可尝鲜。
- 个人数据加密:Win11 23H2已集成CRYSTALS-Dilithium签名,别再用老旧Win7。
- 备份策略:把需要保存20年以上的档案改用基于哈希的签名(XMSS),即使量子破解也不用回炉重印。
量子编程如何入门
三年前我花了一整天装Linux虚拟机,如今只需三步:
(图片来源 *** ,侵删)
- 登陆IBM Quantum Composer,浏览器拖拽逻辑门即可。
- 在VS Code装Qiskit插件,一键跑贝尔实验。
- 参加中国科大“墨子号”量子计算暑期夏令营,手把手搭光量子线路;2024届录取率27%,比大厂实习还低。
数据角落:2030年的量子岗位缺口
麦肯锡2024年报告测算,到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1.5万名量子软件工程师、8000名量子纠错科学家,而目前高校年输送量不足千人。复合背景最吃香:懂量子物理+熟悉Rust/C++。我观察到,国内一线量子初创给出的年薪曲线正快速逼近AI算法岗,2023年普遍溢价40%,且仍供不应求。写在最后的小贴士
与其担心“明天就被量子破解”,不如趁现在开始学一门带签名机制的备份工具——哪怕只是用Kyber算法加固家庭NAS,也比杞人忧天强。把不确定性拆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小任务,你会发现,量子时代其实没那么可怕,只是需要我们提前迈开步子而已。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