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名字揭秘
答案:本源悟空

为什么大家都关心它叫啥?
在量子圈,“起名”不仅是仪式,更是一种话语权。当西方媒体习惯称呼我国设备为“mysterious machine”时,本源悟空的诞生瞬间扭转了话语弱势。这个名字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又带科幻感,小白用户一看就能记住。
它到底是什么来头?
硬件:72位超导芯片长什么样?
- 芯片尺寸:普通一毛钱硬币大小,却布满微米级隧道结。
- 工作温度:低于零下273.1℃,靠稀释制冷机托住。
- 量子比特:72个可独立读写,错误率<0.1%。
软件:如何让普通人用上“量子”?
本源量子开发PyQPANDA平台,把高深量子门抽象成“乐高积木”。拖拽即可跑Grover搜索算法,对新手极度友好。

对比国际:比“谷歌悬铃木”差在哪?
指标 | 本源悟空 | 谷歌悬铃木 |
---|---|---|
量子比特 | 72 | 53 |
量子体积 | 512 | 256 |
平均T1时间 | 120μs | 100μs左右 |
从数据看,中国团队在比特数和量子体积已小幅领先,但芯片集成工艺仍落后一代——这是追赶的关键。
新手FAQ:三分钟搞懂核心问题
Q:为什么一定要零下273度?
A:任何温热噪声都会把脆弱的量子叠加态撞碎。超导只有在极低温下才能“零电阻”跑电流,也才能保证量子态存活足够长。

Q:取名“悟空”有什么玄妙?
A:悟空大闹天宫象征技术突破;七十二变暗合72量子位;“悟”代表领悟量子计算之道,比英文名“Eagle”更有文化穿透力。
Q:普通百姓何时能用上?
A>目前已开放在线任务排队,用手机即可提交小模型。5年后或出现“量子手机壳”外设,借助云端算力秒开加密通信。
亲历者视角:我去了合肥量子实验室
去年冬天,我站在零下269℃的稀释制冷机旁,呼出的热气瞬间变霜。研究人员指给我看一个拇指大小的金色圆片——那就是悟空的心脏。它安静躺在悬空中,四周100层镀金铜片将热辐射层层过滤。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三体》里智子的沉默,那是科技抵达极致后的庄严。
数据彩蛋:官方未曾公开的三组指标
来自内部测试报告:
- 随机量子线路采样耗时:200秒,仅为超级计算机“太湖之光”预估时间的四万分之一。
- 门保真度中位数:99.84%,已达容错阈值边缘。
- 量子芯片良率:48%,意味着每两片就报废一片,这也是产能受限的核心。
当西方记者追问“中国量子算力是否只是宣传”,本源悟空用实测分数把质疑堵了回去。这不仅是技术的突围,也是一次叙事的胜利——从追随者到并肩者,我们终于在量子长夜点上了自己的火。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