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研究超导的意义(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量子比特)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8

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量子比特

用超导量子比特才能兼顾可控性与大规模扩展性

超导量子比特到底是什么

量子计算机研究超导的意义(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量子比特)-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果把量子计算机比作一座摩天大楼,超导量子比特就是其中最基础的砖块。它们是极小的一块铝或氮化铌薄膜,在绝对零度附近失去电阻,形成名为“库珀对”的宏观量子态。库珀对可以同时在0和1之间“摇摆”,于是天然地成了可以叠加和纠缠的量子位

很多新人之一次看到芯片会说:“这不跟手机里的RF滤波器差不多?”区别在于手机芯片里电子是粒子,而超导芯片把电子变成一个整体波函数,波函数一旦形成,相干时间可长达百微秒甚至更久,给后续算法留了足够表演舞台。


为什么偏偏选超导路线

实验室里能实现量子态的系统不少:离子阱、光量子、拓扑量子……但谷歌、IBM、中科大九章团队都押注超导,原因有三:

  • 兼容半导体工艺:铝和铌的蒸镀、光刻流程跟造CPU几乎相同,不需要重建供应链。
  • 读写速度快:超导量子比特用微波脉冲即可实现纳秒级操作,远快于离子阱的毫秒级激光脉冲。
  • 集成密度高:目前已能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放100+比特,未来有望突破1000比特门槛。

正如《诗经·小雅》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IBM用低温CMOS读出的芯片证实,超导与古典芯片工艺的结合才真正让量子世界落地。这也是谷歌在2019年“量子霸权”论文里引用《孙子兵法》“先胜而后战”的典故——技术成熟才能开战。

量子计算机研究超导的意义(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量子比特)-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路线还有哪些坎

坎不是缺点,而是成长空间。把三大难题拆开来讲:

  1. 退相干时间短:即使最干净的超导芯片,也只能让量子信息存活约百微秒,必须在“寿命”用完前完成所有门操作。
  2. 错误率高:单比特门错误率已降到0.1%,但两比特门仍有1%,千比特架构里累计噪声会爆炸。于是量子纠错成了“卡脖子”环节。
  3. 制冷系统太重:稀释制冷机像一台小型太空舱,运行一天电费赶上数据中心,离“桌面级”还有十万八千里。

对此,我的看法是:与其等完美,不如像莱特兄弟造飞机那样边飞边改。2023年底中科院发布的“北极星2.0”方案就把纠错芯片分三温区,先在4K层级做快速检测再把结果送回20mK,实测把制冷功耗砍了一半。


普通人如何跟进最新进展

不投论文也能参与。两条路线供参考:

量子计算机研究超导的意义(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量子比特)-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路线A:体验云平台

IBM Quantum Experience、百度量易、阿里量子开发平台都开放了5~80比特的超导芯片。注册后,用Qiskit或Yao.jl写几行脚本就能跑Bell态测试,10分钟就能看到量子纠缠实测波形。

路线B:阅读权威报告

引用《Nature Reviews Physics》2024年综述:超导量子处理器的门保真度以每年6%的速度提升,2028年可望跨过逻辑比特阈值。——作者John Martinis

我把这篇综述的中文简报做成了思维导图,放在Github公开仓库,小白跟着读完就知道“量子优越性”不等于“量子实用化”,后者还要跨过硬件、算法、应用三座桥。


写在最后的小猜测

如果2027年真的出现1000+比特、物理错误低于0.01%的超导芯片,我猜之一个“杀手级应用”不会是破解RSA,而是药物分子动力学仿真。阿斯利康已经在用量子云平台跑候选抗生素,一旦把传统超算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天,FDA审批周期将随之压缩。那时我们回顾今天,会发现超导量子计算的“意义”不仅是科研里程碑,更是一次新药研发的工业革命。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