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和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超导体)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6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超导体

能制造出近乎零电阻的电路

超导体的“魔力”到底是什么?

普通人一听到“超导”,脑海里常浮现“冰箱”“液态氦”的画面,可它与计算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两条物理法则:
1. 零电阻带来的低耗散
2. 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超导量子比特(tran *** on & fluxonium)
没有电阻,电子就能在同一量子态协同“共舞”,这正是量子比特能长时间保持叠加态的秘诀。借用《天工开物》的“因势利导”来形容——超导材料让电路本身“顺势而为”,而非人为对抗热量。

量子计算机和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超导体)-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量子计算为什么非要低温?

问:量子比特为什么像娇贵的多肉植物?
答:因为退相干
在室温下,原子抖动速度高达每秒几公里,再精妙的叠加态也会被“晃”成经典比特。超导体冷却到10mK以下后,抖动减到亚微米级别,量子信息就能“安静”存在上百微秒,这在算法眼里足够跑完一次Shor分解。


主流超导量子芯片长什么样?

结构示意

  1. 基片:蓝宝石或硅
  2. 量子比特:约瑟夫森结+超导铝薄膜
  3. 读出腔体:微波谐振器
  4. 控制线:共面波导
谷歌Sycamore芯片在显微镜下就像一座微型立交桥,每一条“桥”都是一根超导铝线,肉眼看似光滑,实则纳米级缺陷都可能导致退相干。芯片实验室通常贴一条小标语:“Don’t touch my qubit!”——这是《哈利波特》式的咒语,也是科研人员的真实写照。

超导体之外真的没有替代者?

有人问我:硅量子点、离子阱、光量子行不?
个人结论:
硅量子点 可与CMOS产线兼容,但读取速度拖后腿
离子阱 保真度高,却很难集成到百万量级
光量子 室温稳定,受限于单光子探测效率
因此,近五年商业融资的70%仍流向超导方案(Crunchbase)。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资本押注的不是完美材料,而是在现有约束下最“可胜”的路径。


给新手准备的三条硬核阅读清单

  1. IBM Quantum Experience 实战手册(免费中文镜像)
  2. 《超导量子计算导论》—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章节选
  3. Arxiv.org 每周检索关键词:superconducting qubit noise & calibration

一个实验:在家看见“超导指纹”

材料:钇钡铜氧高温超导片、液氮、万用表
步骤:

量子计算机和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超导体)-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液氮倒入泡沫箱(务必戴护目镜)
  2. 用铜夹把待测片和万用表接入闭路
  3. 室温下电阻约为2 Ω,冷却到-196℃后突降<0.01 Ω
    那一刻,你会听见万用表蜂鸣器清脆一声,“嘀——”,就像《三体》中“水滴”撞击舰队的瞬间安静。

2025年值得关注的三件小事

• 谷歌将开放24量子比特的量子虚拟机,无需稀释制冷机即可远程调试电路
• 欧盟启动“SuperFab”计划,目标在300mm晶圆上量产超导量子芯片
• 中国大陆某地方计量院发布首个“量子温标”,实现10mK以下温度的可溯源测定


引用资料:
Feynman R.,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1959.
Nielsen M. & Chuang I.,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Cambridge UP, 2020.

量子计算机和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超导体)-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