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是2021年10月发布的“九章二号”与“祖冲之二号”——全球首次在超导与光量子两条技术路线上,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产原型机。

为什么它被称作“原型机”而非正式量子计算机?
初学者常被名称迷惑,其实它就像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能离地飞翔,却尚不能载客长途旅行。原型机解决的是“可行与否”,下一步才考虑“能否商用”。
- 专用而非通用:目前只能求解特定数学问题,例如随机线路采样或高斯玻色采样。
- 规模受限:超导路线“祖冲之二号”集成66量子比特,离破解RSA-2048至少百万比特还有量级的差距。
- 环境苛刻:稀释制冷机需维持10mK,接近绝对零度,任何一次断电都会让计算归零。
超导量子芯片的核心部件长什么样?
核心是“约瑟夫森结”——两块超导铝夹着极薄氧化铝绝缘层。它像电子的旋转门:既能让库柏对(Cooper pairs)穿行,又能在门控电压下产生量子叠加。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爱因斯坦这句名言用于量子芯片再贴切不过:我们用“想象力”设计的电路,在微观世界打开了宏观实验无法触及的大门。
量子优越性与实用价值到底隔多远?

2022年《Nature》发表谷歌团队验证,当年宣称200秒完成超算万年的任务,中国科大团队用张量 *** 算法在512块GPU上缩至15小时。这场“猫鼠游戏”提醒我们:优越性指标可以改写,但硬件进步才是硬道理。
新手入门三问三答
问:为何不用普通超算模拟? 答:量子比特数每加1,经典模拟复杂度指数级增长。当66比特纠缠时,内存需求已是天文数字。
问:量子噪声不就把结果毁了吗? 答:所以要用量子纠错。一个逻辑比特需数百甚至上千物理比特协同,表面码是目前最被看好的方案。
问:我能在家里自己做实验吗? 答:可以。IBM Quantum Experience把云端的5~127比特超导芯片开放给全球用户,用Qiskit写几行Python就能跑贝尔测试。
量子计算产业链的中国路线图
- 硬件:中电科16所生产制冷机、本源量子做室温电子学、华为哈勃投资超导薄膜。
- 软件:本源量子“鹏源”操作系统、百度“量桨”、华为“MindQuantum”。
- 算法:科大潘建伟组提出“稀疏IQP”采样难题,成为新优越性基准。
引用《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经典算力逼近物理极限的2025年,量子计算正在把全球算力版图重新洗牌。
亲历日记:实验室里的一天
去年冬天,我在合肥微尺度实验室待过三晚:当稀释制冷机外壁结霜,像《星际穿越》飞船舱门,值班工程师却调侃“这是更低温度最暖和的地方”。凌晨三点,一次Q值下降的警报,意味着10小时前开始的校准全数作废。那天深夜,我之一次体会到量子研究是体力活兼脑力活。
未来20年,量子机会出现在哪里?
不必盯着通用量子机。2028年左右,小规模量子处理器或先落地药物分子模拟——罗氏、辉瑞已在中国设立量子算法团队。 到2040年,如果表面码把错误率压到10^-15,破解RSA-2048的Shor算法将首次在超导平台跑通,届时的加密行业会像胶片突然遇见数码相机一样,被迫一夜转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