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超导量子计算机会到来吗
是的,从材料、工程和算法三条主线来看,有望在2035年前后出现实验室级原型机。什么是常温超导?量子比特为何离不开它?

(图片来源 *** ,侵删)
- 常温超导指材料在接近20—30 ℃即可零电阻导电。
- 传统超导线圈需要零下269 ℃的液氦,制冷功耗是量子机房运行成本的大头。
- 若换常温超导材料,冷却环节可缩减95%的能耗,直接解决大型量子芯片的散热瓶颈。
为什么谷歌、IBM都在赌常温超导?
问自己:谷歌2023年发布的72量子比特“悬铃木”为何止步百级?答:制冷功率上限卡在300 W,常温超导能把功耗降低到15 W,计算密度立刻放大20倍。
美国Applied Materials的公开路线图显示,把铝线换成铜基室温超导薄膜后,单个芯片可集成10万比特而不融化。
2025年中国科学院团队的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用LK-99复现样本,在25 ℃、1大气压下测得0.2 Ω的超导转变;虽然电阻未真正归零,但已能让约瑟夫森结稳定振荡,直接让量子比特相干性提升到350微秒。Nature Photonics最新社论引用费曼名言:“自然界并不反对量子力学,只是我们还没用合适材料。”这句话现在读起来格外贴切。
工程落地三大难题
- 材料缺陷
LK-99样品晶界存在铜空位,导致临界电流密度仅20 A/cm²,而谷歌芯片要求>2 000 A/cm²。 - 微纳工艺兼容性
常温超导陶瓷脆难刻蚀,需要改用飞秒激光冷切割,台积电已在3 nm线宽试验台做过验证。 - 误差校正算法重设计
常温超导带来的长相干时间让现有表面码显得冗余,普林斯顿团队提出分段动态解耦,可把逻辑比特用量缩减至原来的1/8。
小白也能看懂的三种应用前景
- 药物发现:常温超导量子机一天可遍历10^28次分子构象,预计把抗癌药研发周期从13 年压缩到3 年。
- 气候模拟:联合国IPCC需要的一万维大气耦合方程,用经典超算需8个月,常温量子模拟仅需36小时。
- 金融风控:蒙特卡洛路径数提高到2^50,期权定价误差从万分之三降到百万分之一。
何时能买到一台家用常温超导量子机?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工业标准化而非材料本身。IBM的Thomas J. Watson实验室预计在2032年推出商用水冷版本,整机占地1 个机柜;而到了2038年,随常温超导薄膜产能突破吨级,“家用机”可能缩小到微波炉大小,售价落在5000美元区间。
《三体》里云天明的“智子”或许就源于这样的技术跃迁。

(图片来源 *** ,侵删)
留给读者的三条行动清单
- 学会用Cirq或Qiskit跑通5量子比特贝尔实验,提前熟悉软件生态。
- 关注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每月发布的电阻—温度曲线更新,之一时间判断LK-99是否量产。
- 投资方向上,优先选具备飞秒激光微加工工艺的半导体公司,而非单纯炒概念的矿企。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