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量子计算机是超低温超导吗
是的,IBM目前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均采用基于超导量子比特的方案,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下运行。为何非“冻”不可?——温度的极限意义
- 量子态极其脆弱
当温度低于20 mK(毫开尔文,比外太空还冷250倍),超导线材进入零电阻状态,电流可形成稳定的超导环路,从而诞生量子比特所需的双态叠加。 - 降噪,比降噪耳机更极致
热噪声在室温时像摇滚演唱会,到了20 mK只剩耳语。IBM把芯片塞进稀释制冷机的“洋葱壳”里,七层磁屏蔽+红外滤光器层层守卫,把噪声“捂”到微伏级别。
超导量子比特长什么样?
┌--------┐
│ 铝交叉 | ← 100 μm宽
│ 约瑟夫森结│ ← 1 nm氧化层
└--------┘
- 约瑟夫森结就是“量子开关”,用两片铝夹着一层几乎无厚度的氧化铝。它能让电子对隧穿,实现0与1的叠加。
- IBM Eagle 127比特芯片上,每一颗“叉叉”都是一个能说话的二进制“原子”。
降温流程全记录
- 室温→40 K:脉冲管制冷机把氦气压缩膨胀,30分钟降到四十开;
- 40 K→4 K:氦-4蒸发带走热量,“哗哗”冒泡;
- 4 K→0.8 K:氦-3开始登场,像抽水机抽走动能;
- 0.8 K→20 mK:混合室中,氦三/氦四分层,上冷下暖,最后一丝热量被“吸干”。
整个过程需要5~7小时。“之一次做降温时,我跟它一起守在实验室,听制冷机像鲸歌一样轰隆轰隆,一宿失眠。”——作者注。

新手最焦虑的五个Q&A
问:把量子芯片冻得像冰块,不担心冰晶吗?
答:制冷机内部真空度十亿分之一大气压,别说水汽,连空气分子都稀若晨星。
问:超导量子机会不会有一天告别冰箱?
答:短期内不会。拓扑量子比特能在较高温工作,可微软Azure的实验表明,哪怕只升到1 K,退相干时间都折损90%。
引用《三体》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降低温度仍是当前最诚实的解法。
问:普通服务器房能装吗?
答:一台稀释制冷机直径1.5 m,高2.8 m,重2吨,地桩得打进地下1.2 m抗震,还需要液氦缓冲罐。多数企业把量子机托管在IBM云而非自建。
问:运行一天电费几何?
答:制冷功率25 kW、加上经典控制电子共40 kW,折合24小时耗电960度,大概500元/天,与中型数据中心持平。
问:超导VS离子阱、光量子,谁更好?
答:目前IBM、Google押注超导,在于CMOS工艺兼容、门速快;离子阱比特质量高却门速慢;光量子则难做双比特门。三足鼎立,没有终极答案,赛道仍在并跑。

给入门者的三条可行路径
- 在线实验:登录IBM Quantum Experience,免费运行5比特线路,实测Rabi振荡;
- 本地模拟:用Qiskit Aer包,把自己电脑风扇开到更大,模仿那阵“制冷机音效”;
- 读之一手论文:Nature 2023 Vol.614,IBM团队展示了127比特纠错里程碑,错误率从1×10⁻²降至3×10⁻⁴,证明深度超低温路线可行。
未来五年预测
- 若低温CMOS+光互连成熟,单芯片有望突破1000比特;
- 稀释制冷机或演化出3 K冷头+亚开尔文磁制冷两级方案,缩减50%体积;
- IBM内部数据显示,2028年每量子比特平均功耗将由100 mW降至10 mW,让超算中心更愿“并柜”部署。
引用《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超低温超导今天看似笨重,却可能是通向大规模容错量子的唯一“晚成”之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