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子计算机技术路线(美国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到底怎么走)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25

美国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到底怎么走

没有唯一答案,但大致可以拆成两条主脉络:超导量子比特与离子阱路径并重,辅以光学量子芯片与拓扑量子长期储备。

为什么关注美国?量子霸权背后的“三张牌”

美国把量子计算视作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动机。谷歌、IBM、IonQ、微软、亚马逊五家分工明确:
谷歌跑在超导赛道,拿“量子霸权”刷舆论;
IBM开放云端,让普通人也能在浏览器里跑量子比特;
IonQ赌离子阱精度高,股价两年翻十倍;
微软长期All in拓扑量子,图的是可扩展容错;
亚马逊把硬件冷到接近绝对零度,再把服务卖给华尔街。

美国量子计算机技术路线(美国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到底怎么走)-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就像《三体》里说的“技术爆炸”,美国 *** 用《国家量子倡议法案》一口气批了15亿美元预算,目的是把实验室原型快速推向产业端。


两条热门路线:超导 vs 离子阱,小白该怎么挑重点看?

超导量子比特:冰箱越大,算力越高?

超导路线把金属铝线雕刻成约瑟夫森结,在20mK(比外太空还冷)下操控电荷。优点在于——
• 兼容半导体工艺,晶圆就能造;
• 门速度达到纳秒级,跑算法飞快;
• 缺点:退相干极快,毫秒级就要纠错。

IBM最新公布的1000量子比特处理器“Condor”就是这一派的里程碑。


离子阱:最像传统计算机0/1的量子选手

激光照射真空里的单离子,能连续保持相干时间几分钟
• 单量子比特保真度99.99%,纠错压力小;
• 物理比特直接当逻辑比特用,省硬件;
• 坏处:激光操控慢,扩展要靠复杂的光子集成。

权威期刊《Nature》今年4月的封面指出,IonQ 32比特系统在某些问题上已领先超导路线100倍。

美国量子计算机技术路线(美国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到底怎么走)-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光学与拓扑:还在实验室的长线梦想

有人问:“量子计算能像显卡一样串行堆核心吗?”
目前不行。光学量子想用硅光芯片把单光子当作比特,可抗室温噪声,却卡在光路损耗。
微软押注的拓扑量子更浪漫——利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容错量子位,天生抗噪;但《物理评论快报》统计,其关键信号至今尚未复现。“十年内或许成真”,项目负责人 Krysta Svore 在一次闭门路演中坦言。


美国如何把钱、人、产业栓在一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设立“量子挑战研究所”,学生大二就能去IBM实习
资金路径清晰:
•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硬核突破;
• 能源部(DOE)建五条量子互联网试验链路;
• 私人 VC 加码,PitchBook 显示2024年共投量子硬件27亿美元,远超2021年峰值。

用《孙子兵法》的话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美国把基础、应用、人才全链条锁死,留给对手的窗口期只剩三到五年。


给入门者的一句话建议

别急着追10000量子比特的“大新闻”。把IBM Quantum Composer先点开,亲手拖两条量子门,你会发现所谓“叠加”并不是魔法,只是光子在干涉。理解这一点,比背诵技术路线的缩写更有意义。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