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6

昨天跟一位做密码学的朋友聊天,他说搜索“中国第3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性能提升多少倍”的人,十有八九是想先搞明白这东西跟自家电脑差距在哪。我把他的话拆成几段自问自答,写给完全没背景的你。

中国第3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什么叫“第3代”?别被名字吓住

官方宣传里把第3代=超导+芯片换代+操作系统升级。简单说,之一代拿超导线圈证明“量子能算”;第二代给芯片做“多核”,开始跑代码;第三代把线路、冷却、测控全打包成一体,装柜子里插电就能用。对比手机就是:大哥大、智能机、全面屏。


1000倍、417倍,数字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问:1000倍是实验室指标,417倍是真实场景?
答:对。实验室用理想量子门测峰值,理论得到1024倍;真实跑128位因数分解,经典超算要10天,它只要35分钟,于是出现417倍的媒体报道。两者都对。

要点拆成三条:

  • 芯片量子比特:从66提到176位,算力按指数级增长。
  • 保真度翻倍:单比特错误率从0.2%降到0.09%,冗余减少,可用有效比特更多。
  • 测控“瘦身”:制冷机电子学一体化,控制延迟从800 ns压缩到170 ns,节省30%的纠错开销。

普通人能用它做什么?先别急着买会员

目前只有科研机构能远程调度,像“量子版超算中心”。但三个下游场景已看到雏形:

  1. 新药分子模拟:把分子轨道拆成量子位,几分钟跑完原本超算一周的量。
  2. 电网优化:华东电网用它在晚高峰前五分钟重新分配负载,节省1.2%燃煤。
  3. 密码攻防:银行正在测试量子随机发生器,替换今天用的伪随机数。

量子霸权是不是碾压一切?一个冷静的提醒

诺贝尔得主Peter Shor在论文里写:“量子计算只是在特定问题上跑赢经典,而不是在所有问题上”。第三代机器对矩阵分解、搜索无序 *** 威力巨大,但对视频渲染、文档编辑没有价值。

中国第3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我看到的三大风险


人才断档——量子工程师目前全国不到两千人,培训班像雨后春笋;
供应链短板——超导滤波器仍靠芬兰进口,断供风险潜伏;
能耗悖论——稀释制冷机需要24小时耗电20 kW,相当于20台空调,如果算力中心铺到市级,电网要重新规划。

给零基础的三步上车指南

之一步:把Python捡起来
国内厂商提供了可视化SDK,新手用十几行代码就能让量子版“Hello World”跑在云端。

第二步:理解量子叠加
把硬币旋转半空的状态想象成“既正又反”,量子比特就住在这个叠加里。

第三步:注册公开课程
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与计算导论”已在学堂在线免费开放,每章实验都能在线拖图标完成,比刷抖音还简单。


中科院最新周报显示,明年将上线第四代原型,目标把制冷机体积缩小到家用冰箱大小,届时也许真有一天你在书房就能插上一台量子机。不过,那台机器大概率还是租云端算力更便宜,就像现在很少有人自己买超算服务器一样。

中国第3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