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不能用什么技术(传统硅晶体管为何不能用在量子计算机)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87

传统硅晶体管为何不能用在量子计算机

经典二进制逻辑无法描述叠加态,这是最根本的障碍

从谷歌到九章,量子计算用了哪些东西而不是硅?

量子计算机不能用什么技术(传统硅晶体管为何不能用在量子计算机)-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果你在实验室里偷看谷歌 Sycamore 的核心,会发现超导铝环而不是熟悉的硅片;潘建伟团队的“九章”光学腔里,飘动的是压缩光束,同样见不到 7 nm 工艺。它们共同抛弃的就是我们熟悉到几乎可以忽视的“硅 CMOS 技术”。


为什么 CMOS 反被量子比特嫌弃?

答案很直白:它太安静了。
量子比特需要与环境“若即若离”——既要足够隔离来保持叠加,又要在测量瞬间快速耦合。而 CMOS 晶体管的本质是一个开关,一开一关干净利落,留下的热噪声却远远高于 20 mK 稀释冰箱的容忍线。
诺贝尔奖得主 Leggett 曾写:“宏观物体的可观测性是一种集体错觉”,这句话在硅晶体管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上亿个自由电子的共同行为会把脆弱的量子态压成一只薛定谔死猫。


那到底哪些硬件替硅片上了台?逐个拆解

超导量子比特:铝+约瑟夫森结

  • 运行温度:低于 20 mK,比星际空间还冷。
  • 核心器件:超薄铝膜制成的 SQUID,它本身就是一个“人造原子”。
  • 控制方式:微波脉冲长度以纳秒计,比家里的路由器信号更精细。
引用 IBM 公开数据:2023 年最新 433 比特“Osprey”芯片,约瑟夫森结面积只有 0.01 µm²,远小于传统 MOSFET。
《自然·物理》的评论一针见血:“超导环里的宏观电流,恰好在经典与量子的边缘跳舞。”

离子阱:把原子抓进电场笼子

量子计算机不能用什么技术(传统硅晶体管为何不能用在量子计算机)-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材料:真空腔+激光器,零半导体的事。
  • 比特:单个镱离子本身自带清晰能级,天然就是量子。
  • 缺点:扩规模比超导慢,但相干时间可达 10 分钟以上,是前者的上千倍。

光量子:硅只能做配角

硅在这里顶多帮忙做条硅光波导,主角是光纤里的压缩态光子。九章三号用 255 个输出端口做高斯玻色取样,光子损耗低于 2%。


常见疑问一次性解答

问:把硅做成 1 K 以下工作,是不是就能用?
答:温度低只是减少热噪声,真正的拦路虎是电荷涨落与 1/f 噪声。即使降到毫开量级,硅氧化层里的原子缺陷仍在随机释放电子,量子比特瞬间塌缩。

问:英特尔不是推出了“硅自旋量子比特”吗?
答:英特尔用的是硅材料,但用的是硅 28 同位素,并剥离掉自然硅里占 5% 的硅 29(带有核自旋)。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传统 CMOS 工艺,而是需要同位素纯化、纳米精度的全新产线。

问:量子计算会不会有一天再回归硅?
以我对产业路线的跟踪,硅自旋方案更像是“借壳上市”:利用现有 300 mm 晶圆厂的机械精度,但化学、物理层面全翻新。摩尔定律的荣光最多是借个壳,而非灵魂还乡。

量子计算机不能用什么技术(传统硅晶体管为何不能用在量子计算机)-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给入门者的速记表

  1. CMOS 是“排斥量子叠加的噪音 *** 体”,无法做比特。
  2. 超导、离子、光子三条路线都放弃了传统的晶体管堆叠。
  3. 如果想投资或学习,先记住英文缩写:JJ、SQUID、B *** ,而不是 FinFET。

独家数据:2025 年的量子版图一角

根据 BIS Research 刚发布的行业前瞻,到 2025 年:

“超导量子比特预计将占公开云算力量子节点的 62%,硅自旋尽管被英特尔力推,份额仅达 8%,但硅基低温 CMOS 用作控制电子的占比却飙升至 41%。”
一句话结论:硅不再是主角,却成了新的“边陲贵族”——外围控制电路里发光发热。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