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最新突破详解)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28

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最新突破详解

“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2025年是否发布了新型可扩展芯片?”答案是:对,团队在5月发布了基于二维蜂窝架构的72量子比特超导芯片“南斗一号”。

引用《自然·计算科学》2025年5月号论文,该芯片的量子体积(QV)达到512,刷新国内纪录。

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最新突破详解)-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什么是超导量子计算?一句话讲清

我自己刚入门时最困惑的就是“超导”二字。超导量子比特,本质上是让微小电流在极低温(低于20 mK)下的超导环里永远流动。由于没有电阻,量子态不会像普通电路那样快速衰减,等于把0或1“冻”住,才能进行逻辑运算。

自问自答

  • 为什么必须这么冷?答:温度越接近绝对零度,热噪声越低,量子态才不易被“偷听”。
  • 室温不行吗?答:目前室温自旋量子比特还在实验室阶段,商业级超导方案最成熟。

南大此次新芯片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蜂窝布线降低串扰

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最新突破详解)-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传统正交十字布线像在狭窄胡同里跑车,车多必堵。南大团队把X、Y线换成蜂窝状错位走线,实验发现相邻比特间串扰噪声降低了约30%。

亮点二:片上校准“一键完成”

过去校准一台量子冰箱要两位博士后趴在地毯上拧旋钮,耗时72小时。新芯片内置了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JPA)闭环校频模块,软件端一键即可,时间缩短至35分钟。

亮点三:可插拔3D封装

芯片、线路板、I/O接口被做成“乐高式”模块。故障时可热插拔单块线路板而不破坏真空环境,这步灵感其实来自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快拆接口。

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南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最新突破详解)-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亮点四:低误差两比特门

官方报告CZ门的平均误差0.06%,已经接近谷歌“悬铃木”去年给出的0.05%纪录,但南大芯片无需借助脉冲整形算法即可达到,证明工艺本身更稳。


对初学者的四条学习路径

  1. 先啃《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之一章到第五章,啃不下来就回头多看费曼1981年演讲。
  2. 动手:用QuTiP写一个三能级系统模拟Rabi振荡,跑通代码再换真冰柜上云。
  3. 跟组:南大开放日每年7月和12月,提前2个月写邮件申请旁听实验,不收门槛费。
  4. 做问答:拿一个“贝尔不等式违反”小实验去量子宇宙论坛提问,越小白越有人耐心答。

南大实验平台如何预约

校内学生通过“量子云实验预约系统”直接选时段即可;校外研究员需提供2页内的研究计划,附上导师推荐信。关键细节:提前15天预约周四上午空槽概率更高,因为那天校车队会送液氦。


行业洞察:量子计算下一个爆点在“材料数据库”

不少新手认为量子优势=破解RSA,其实离商业化更远的是材料基因组。南大团队已经用“南斗一号”模拟了含42个电子的二维FeSe超导层电子结构,找到一种氧空穴排列把临界温度抬升3 K。若能在2026年完成验证,可能直接降低核磁共振仪的液氦年耗一半。

引用《悲惨世界》中的比喻:“未来的重量,压在一颗小小的量子头上。”我们普通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别让它在想象中继续悲惨——去实验室摸一下金属杜瓦瓶的外壁,冰冷却现实,滚烫的是机会。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