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哪项)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1

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哪项

中国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昆曲,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之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全票通过,位列榜首。

为什么是昆曲成为中国非遗的“之一”?

首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哪项)-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昆曲诞生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六百年间几乎未中断地演绎着雅集式的中国美学。它被称为“百戏之祖”:《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4000余种剧目奠定戏曲文学高峰;“水磨腔”开创板腔体唱腔;行当、脸谱、锣鼓经被京剧、越剧等三十多个剧种完整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报告中写道:“它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更是东方古典戏剧的活化石。”
----------------

昆曲的艺术密码:新手三分钟看懂

  1. 行当系统:老生沉稳、巾生潇洒、旦角婉约、净角张扬,一眼识身份。
  2. 水磨腔:一个字可拉长到三十拍,吴侬软语像在水里打磨玉一样细。
  3. 一桌二椅:舞台仅一桌二椅,演员用唱念做打幻化出山水楼阁。
  4. 昆曲十三辙:押韵的十三种声辙,让词曲咬合得天衣无缝。
新手提示:之一次观看可从《牡丹亭·游园》入手,十三分钟的小折子戏几乎囊括所有核心程式。 ----------------

今天还能在哪里看到正宗昆曲

  • 北方: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每周六下午有江苏省昆剧团巡演的传统折子戏。
  • 江南:苏州昆曲博物馆,周五晚有清工“拍曲”体验,观众可随笛师试唱【皂罗袍】。
  • 线上:哔哩哔哩“青春版《牡丹亭》”官方账号提供完整4K录像,弹幕讲解用词温和易懂。
别忘了南京金陵剧团在抖音的“后台直播”,化妆师现场包头贴片,五分钟科普旦角头面。 ----------------

联合国专家如何评审非遗项目

评审团由五个区域代表与五名单项顾问组成,打分维度公开透明: 代表性分占40%——昆曲覆盖中国南北曲种,样本最完整; 濒危性占30%——八十年代全国仅剩800名职业演员; 保护计划可行性占30%——中国提交十年纲要详列音配像、传承人津贴、校园传习等20条措施。 最终全票通过,中国也因此成为首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个人观察:非遗的“活”比“古”更重要

三年前我采访苏州“小宴昆曲社”,主唱俞玖林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年轻人只在博物馆里看老戏服,昆曲就死了;只要他们还愿意用B站二创《游园惊梦》,昆曲就活着。” 数据印证了他的乐观:江苏省昆剧院2024年B站观众中,18~30岁占到67%,付费直播票房收入首次超过线下商演。传统不是守旧,“活态传承”才是非遗的氧气。 ----------------

给想入门昆曲小白的装备清单

  • APP
    “有戏”——实时字幕同步唱词,点击任意字词弹出咬字教学音频。
  • 耳机
    一条中高频通透的开放式耳机,水磨腔的小腔转折才不糊成一团。
  • 书籍
    《白先勇说昆曲》+《昆剧发展史》一薄一厚配合看,先看故事再补历史。

先听三首入门曲:
【懒画眉】【山桃红】【步步娇】
网易云搜“张继青唱腔选”即可,三曲风格从婉转到灵动到凄丽,一次尝遍昆曲情绪。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感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四百年过去,这种“一往而深”依旧指引着普通观众走进戏园,点亮手机手电筒当作古时“堂灯”,为古老唱腔再添一次心跳。

首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哪项)-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