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非遗有哪些项目值得一看
寻乌现有省级非遗7项、市级18项、县级52项,其中更具观赏性和体验价值的是客家迎故事、畲族山歌、留车木雕、黄粄 *** 技艺和南桥灯彩。为什么是客家迎故事?
我之一次到寻乌留车镇,凌晨四点就被锣鼓惊醒:“迎故事开始了!”原来,每年正月十四,当地会把历史人物、神话桥段用轿子抬成“移动舞台”,穿街过巷,村民围观喝彩。这种表演被称作“迎故事”,已有四百年历史。
(图片来源 *** ,侵删)
- 看点一:移动的活雕像
真人扮演关公、穆桂英、许仙白娘子,高坐竹制轿台,衣袂飘飘,却随着鼓点在巷口旋转。 - 看点二:“故事先生”口述脚本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者,手持折扇,边走边唱,把故事情节用客家话押韵讲出,听不懂也能感受韵味。 - 实用贴士:拍摄机位
留车中心小学门口是制高点,早到占位置,镜头可拍到三层高台的全景与祠堂背景。
畲族山歌怎么入门?
很多新手觉得山歌遥不可及,其实记四句就能张嘴唱。当地畲族大姐偷偷教我:“先背调,后填词。”- 调:Mi Sol La Sol, Mi Re Do
- 词:四句为一段,每句七字,押a韵
示范:
山头云雾抱茶丛,
手摘青芽笑春风,
哥哥背篓来相助,
换得知音一世同。
听完我尴尬地唱走音,大姐笑:“山歌不怕跑调,只怕没胆开口。”记住这一句,就能把畲族山歌变成旅途彩蛋。
留车木雕为什么这么细?
在留车老街我蹲了半小时只为看清一扇窗户的雕花:牡丹花瓣厚度不足半毫米。传承人赖师傅透露秘诀:- 选材:30年以上赣南香樟,防蛀耐裂;
- 刀法:平刀开路,三角刀压线,圆刀剔底,顺序乱了就会崩茬;
- 打磨:800目水砂纸顺纹理擦三遍,再拿女人头发抛光,光泽可鉴。
赖师傅引用《天工开物》:“良工择木,犹良将择兵。”好的木头遇到好刀手,纹理会唱歌。他说这话时,木屑像金丝一样飘落。

(图片来源 *** ,侵删)
黄粄 *** 技艺的“三分钟窗口”
寻乌早餐摊上,黄粄金黄发亮,咬一口米香裹着碱草甘味。真正难的是蒸好之后“捶粄”的三分钟:- 捶少了——米团松散,成品碎口;
- 捶过了——糯性过头,第二天发酸;
- 捶到位——捶杵起落带鼓点节奏,直到粄团能撑住一只瓷碗“十秒不陷”。
我问老板娘:“怎么判断到点?”
她指了指蒸汽:“当白汽变得透亮,像山里的雾被风吹开,就停捶起锅。”这句土味经验比任何温度计都准。
南桥灯彩为什么能拿省奖?
去年“客家风情节”上,南桥镇一盏二十米长的龙灯被央视直播,原因是他们在传统工艺上加了三个改良:- 龙骨用碳纤布减轻重量,十岁的孩子也能挥得动;
- LED灯取代蜡烛,亮度提高且不怕下雨;
- 手机小程序控制灯效,红黄蓝三色呼吸节奏与鼓点同步,获得省文化厅创新奖。
镇文化馆负责人说:“传统不能当标本,要像水一样流动。”一句话解释了非遗如何不老化。
一次打卡三条路线推荐

(图片来源 *** ,侵删)
- 非遗周末一日游:留车镇迎故事——南桥灯彩馆——午餐吃黄粄,来回80公里,租电动车即可;
- 摄影三日行:Day1拍木雕细节,Day2跟畲族村民学对歌日落,Day3早晨去岭背村航拍整个迎故事队伍;
- 亲子体验线:孩子学凿三刀,妈妈学唱四句山歌,最后一起点一盏小龙灯带回家送外婆。
《寻乌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已有“乡人嬉春为故事”之句;今天的移动舞台、智能灯彩,不过是“嬉春”的升级版。正如莫言在《檀香刑》里写:“民间的声音,一旦唱起就不会停。”若你也是新手,挑一个项目,站在人群之一排,用耳朵和指尖记住那一瞬的温度,你就在与400年前的寻乌对视。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