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芯片概念股怎么选
不追热点也能跑赢为什么要关注量子“心脏”——超导芯片
在传统硅基晶体管逼近极限的今天,谷歌与IBM用超导量子芯片实现了“量子霸权”式的里程碑计算。普通人会觉得“量子计算机离自己很远”,但别忘了200年前法拉第展示电磁感应时,也没人预见今日电网。量子计算的底层硬件——超导芯片,正悄悄进入产业落地期,这才催生出资本市场的“超导芯片概念股”。
(图片来源 *** ,侵删)
核心问题:超导芯片和概念股到底什么关系?
自问:是不是所有带“超导”两个字的公司都算?自答:NO。真正受益的,是那些
- 已具备铌基、铝基微纳加工能力的芯片制造商;
- 与科研机构、云厂商(如阿里、华为、百度)签有真实订单的供应链公司;
- 能提供稀释制冷机、低温线缆等配套的高壁垒企业。
其余蹭热点的短期脉冲终将回落。
如何三步筛出低估标的
步骤一:查招股书与年报“合作实验室”章节
官方报告里会写“与X科学院联合攻关XX比特芯片”。把出现过‘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名称的公司列为之一梯队。没有国家实验室背书的企业,可直接剔除。步骤二:去专利局网站检索“超导量子比特”关键词
按公开数据,2023–2024年公开的超导量子比特相关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2%,而拥有≥10项此类专利的上市公司仅有6家。专利数量越多,估值溢价越稳健。步骤三:把研发费用占比放进估值模型
经典芯片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15%,超导芯片标的维持25%以上才合理。如果某家公司年报显示研发占比<18%,却声称“量子算力全国之一”,十有八九在吹牛。
(图片来源 *** ,侵删)
普通人如何买得安心
- 资金分仓:单一概念股仓位≤5%,避免黑天鹅毁掉本金
- ETF做底仓:选择持有中芯国际、寒武纪、国盾量子等权重≥8%的半导体ETF,既摊平波动又避免选股踩雷
- 用月度定投替代一次性All in:量子赛道波动剧烈,分批买入能平滑平均成本
引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超导芯片今天的“无声”,反而孕育未来最宏大的产业图景。当大多数人把精力放在追AI大模型的风口时,提前在低位布局超导硬件,或许才能在下一次技术浪潮里获得真正不对称的收益。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