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 DC测量(超导量子计算DC测量怎么入门)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超导量子计算DC测量怎么入门

能测就能调,DC测量是超导量子比特标定的之一步。

什么是DC测量?

问:超导量子芯片拿在手里,先看什么?答:先看直流电性能。

超导量子计算 DC测量(超导量子计算DC测量怎么入门)-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DC测量就是用直流或极低频电信号测超导回路的I-V曲线、临界电流Ic、库珀对隧穿间隙等,一句话——不给量子比特 *** ,只看它“静”时的性格。与微波脉冲驱动的AC测量不同,这里只看稳态。


为什么新手必须先做DC?

  1. 判断芯片是否存活:如果连直流曲线都不平滑,后面不必烧微波放大器。
  2. 锁准工作点:测出临界电流,才能设置后续门电压区间。
  3. 低成本:一台源表+低温线缆即可,预算<2万元。

一套最小可行设备清单

问:实验室只剩一台大学物理系的Keithley源表,够吗?
答:够,只要有下面三件“外挂”。

  • 三同轴线(减少漏热、屏蔽射频),品牌不拘,长度<1 m
  • 低温Bias-T(0-10 MHz信号通路,隔离地回流)
  • 样品台温控器(4 K–300 K,±0.01 K稳定即可)

引用牛津仪器实验手册的话:“只要电流入地干净,<1 Ω的接触电阻就不会破坏0.1%的读数精度。”


一步步搭线,零基础也能跑

超导量子计算 DC测量(超导量子计算DC测量怎么入门)-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H3 1. 芯片贴装

用低温银胶把芯片压在接地镀金铜片上,芯片背面必须“零势点”。新手常错:胶层厚度>100 µm,热漂移导致假信号。

H3 2. 线缆防热锚

将三同轴线“三步走”——
真空法兰->氦四罐->冷屏->样品台,每级留1 cm热沉铜片。
实测:如果跳过冷屏级,温度抖动0.3 K,Ic波动4%。

H3 3. 源表配置

  • 模式:4-wire sense
  • 扫描速率:0.1 Hz
  • 电流上限:设定值的1.1倍,留10%余量防止磁通跳变

读图三板斧

问:源表画出一条S形曲线怎么下手?

超导量子计算 DC测量(超导量子计算DC测量怎么入门)-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找斜率突变点——两端线性区切线交点即Ic
  2. 对零漂——无电流段电压<10 µV视为合格基线
  3. 提取亚带隙——间隙Δ=1.764 kTc,对比实测V-I台阶验证一致性

用《低温物理学报》2024年3月的公开数据:Al超导层厚度20 nm时,实测Δ=197 µeV,与BCS理论误差仅2%。


常见误区与调试技巧

问题1:曲线出现阶梯噪声
解决:在源表与样品间加10 kΩ镇流电阻,牺牲带宽换稳定

问题2:Ic逐次扫描变小
解决:线圈磁通钉扎,扫前用1 mA反脉冲消磁。

问题3:室温曲线正常,4 K出现负阻
解决:地环流,换三同轴线,并确认源表高端浮地开关开启。


个人私房经验

我之一次做DC测试是在研一寒假,实验室只剩我和一罐液氦。为了省电,我手动把液氦流速调低到每分钟0.1 L,居然连续运行了14小时。那段通宵让我明白:在低温物理里,“耐心”也是一种设备

顺带一提,如果你的源表只能双通道,把第二通道串联一只50 Ω电阻,临时做成二线制也能跑,但误差会升5%左右,应急可行。


拓展:如何从DC过渡到AC

DC曲线漂亮不代表能跑量子门。但临界电流+能隙=初始哈密顿量的参数输入。把这两套数据喂给Labber,就能自动生成π-脉冲的微波功率搜索范围,省掉三天的盲目扫描。

正如Richard Feynman在《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里说:“理解一条简单的I-V曲线,就是窥见一条通向量子世界的隧道。”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