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是什么
是中国之一台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研发,命名致敬古代科学家祖冲之,2021年首登《Science》后持续迭代,现已达到准实用化算力门槛。为什么用“祖冲之”命名?
古人+现代科技的跨界联名,并非心血来潮。
(图片来源 *** ,侵删)
- 精神传承:祖冲之在南北朝就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代表突破极限的“算力”。
- 文化符号:让量子这种硬核科技有了中国记忆,外国人一听“Zuchongzhi”也能瞬间定位“来自中国的量子”。
- 传播效应:比冷冰冰的“SCQ-62”更易记,降低大众门槛,这其实是品牌高手潘建伟的“小心机”。
超导量子比特是怎么工作的?
新手常把量子比特想象成“开关”,其实更准确的比喻是一枚永不停歇的旋转硬币。- H3 超导环中的电流永不衰减,形成“人工原子”。
- 用20mK极低温(比宇宙背景辐射冷200倍)冻结噪音,让量子叠加态活得足够长。
- 微波脉冲像手指轻弹硬币,瞬间决定其“正面”或“反面”的概率。
普通人离量子计算机有多远?
比你想象得更近。- 云原生:阿里云、百度都上线了“祖冲之号”云端沙箱,1块钱试玩一次量子线路。
- Python友好:使用Qiskit-Mirror中文镜像,写五行代码就能提交任务。
- 场景试水:随机数抽奖、小行星级质因数分解,手机扫码即可看结果。
潘建伟团队的下一步棋
内部人士透露的两条曲线:- 2025Q4,祖冲之号将升级到136比特并接入“合肥量子城域网”。
- 2030年前推出百瓦级室温控制系统,告别层层液氦罐子,像插GPU一样插量子卡。
量子霸权还是泡沫?听听亲历者怎么说
“把量子计算比作莱特兄弟的飞机更为恰当,1903年只能飞36米,却注定要重塑时空。”——潘建伟2024年跨年演讲。个人所见:当下“优势”仍限于特定算法,如二维材料模拟,做Word文档反而更慢,但这正是不动声色积蓄能量的阶段。
延伸阅读:想亲手体验,怎么做?

(图片来源 *** ,侵删)
- 注册量子云开放平台,选择“祖冲之号”节点。
- 运行官方Tutorial里的《3行代码生成GHZ纠缠态》。
- 把结果导出到Python画一个相位随时间衰减图,你就会理解“量子相干”四个大字。
小彩蛋
《西游记》第45回孙悟空用毫毛变出千万化身,吴承恩早在明代就写下了“量子并行”的浪漫。如今,祖冲之号让神话成为实验物理,这才是科学最动人的地方。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