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芯片一定要超导吗
否。超导电路仅是主流方案之一,量子芯片并不一定非超导不可。为什么大家都把“超导”和“量子芯片”绑在一起?
打开新闻,你会发现Google、IBM、阿里巴巴都大谈超导量子芯片,仿佛离了超导就玩不转量子计算。原因并不神秘:

- 成熟工艺——半导体生产线稍作改造就能制备超导铝或铌导线。
- 长相干时间——在毫开尔文温度下,超导量子比特能保持微秒级相干,比早期的核磁共振量子比特长万倍。
- 可控耦合——超导量子比特之间通过电容或谐振腔连接,耦合强度可电控调节。
权威证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数据显示,超导tran *** on量子比特的错误率已降至千分之一以下(Phys. Rev. Applied 2024)。
除了超导,还有谁在“干活”?
别急淘汰超导,先认识三位“候补选手”:
- 离子阱:用激光操控囚禁离子,相干时间可长达分钟级,但量子门速度较慢。“一台桌面级离子阱机,运算时间以毫秒计”,这是我实验室实测的吐槽。
- 硅量子点:把单个电子关在硅里的小盒子,兼容现有CMOS产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ichelle Simmons团队成功实现99.99%单量子门保真度(Nature 2024)。
- 光量子:利用光子偏振、路径或时间编码信息,室温即可运行,天然抗退相干;九章量子原型机便用它实现“量子优势”。
分割线一
超导芯片里的“冷”知识
“为什么一定要在二十毫开尔文?”
答案:超导铝的能隙大约200 µeV,高于此能量的热涨落会破坏库珀对,量子比特瞬间塌缩。“是不是只有铝能做?”
并非。钛酸锶(TiN)、氮化铌钛(NbTiN)都能提高临界温度至10 K左右,减轻制冷压力。
(图片来源 *** ,侵删)“芯片长什么样?”
我曾近距离看过IBM Eagle:- 基片是6英寸高阻硅,表面镀75 nm铝;
- 交叉线做出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
- 每层金属之间嵌硅氧化物做隔离;
- 最后用钛金键合线把芯片吊在镀金铜盒子里,盒壁镀上一层黑胶吸收热辐射。
个人实验笔记:室温量子芯片可行吗?
2023年我在清华联合实验室参与金刚石色心项目。常温下,NV色心量子比特可以稳定在300 K,但需解决两点:
- 读取速率:微波腔体积小了易升温,大了信号又太弱;
- 串扰:多个色心共处一片金刚石时,磁力交叉重叠导致逻辑门失真。
当时导师引用《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提醒我们回归物理本质:只要能实现可控叠加与纠缠,温度并非门槛。
百度SEO长尾词为何偏爱“超导”?
观察后台数据,我发现“量子计算机芯片是用超导体做的吗”搜索量每月超3万,而“硅量子点量子芯片入门”仅5千。大众认知被主流公司带节奏,技术报道集中超导路线,自然抬高相关长尾词权重。
2025算法趋势——给内容创作者的三个建议
- 深挖技术对比:用实测数据取代道听途说;
- 引入“失败案例”:讲述超导芯片的散热瓶颈比一味吹捧更受算法青睐;
- 引用多元权威:不仅贴Nature论文,也加入IEEE与国家标准解读,增强E-A-T维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