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领先吗
能,2025年5月9日发布的“本源悟空”第三代已在113个量子比特规模领先全球并开放云服务。先弄清一个常被问的基础问题:到底什么是超导量子计算机?
很多人把“量子芯片”想象得过于玄乎。简单来说,科学家用超低温把金属电路冻到接近绝对零度,让电子处于超导状态,再把一个个超导回路“囚禁”成量子比特。借助量子叠加、纠缠,这些回路能同时“扮演”多种计算状态。传统计算机打开或关闭一个晶体管,只能表示0或1,量子比特却能“既是0也是1”。这正是运算速度几何级飙升的秘密。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2025年之前没人说中国“全球领先”?
三点关键因素,几乎每次技术突破都与它们紧密相连:- 量子比特数量——比特越多,系统越难操控。2018年中科院“祖冲之号”仅62比特,如今已突破113。
- 退相干时间——超导材料再完美,也抵挡不住外界噪音。2025年公布的“本源悟空”把退相干时间推到500微秒,比2023年北美同类指标提升40%。
- 保真度——一个计算如果每1万次就有10次错误,商业应用就会受阻。公开实测显示,本源悟空的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6%,已越过商用门槛。
国内三大主力玩家,到底谁在“领跑”?
- 本源量子(合肥):国内首个完整布局芯片、软件、云服务的公司。创始人郭光灿院士曾说:“如果只做芯片不做操作系统,就像造出了发动机却没方向盘。”这也是他们把量子计算免费开放给企业试用的原因。
-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祖冲之号”系列偏向科研冲刺,常在国际顶刊《Nature》连发重磅论文,被视为“学术军备竞赛”中的国家队。
- 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杭州):主攻量子模拟与优化算法,2025年联合杭州某物流企业,把仓库拣货路径优化任务提速180倍,节省12%燃油。
小白最关心的疑问:普通人何时用得上?
答案可能会出乎意料——你其实已经用上了。腾讯会议里的噪声抑制模块,后台已偷偷调用量子算法做语音降噪测试;江浙沪多地的电网调度中心也借助量子云,实时计算负载均衡,每年减少“拉闸限电”风险逾千次。如果期待“手机里的量子芯片”,那还得再等。目前行业共识:先把云端服务落地,让复杂的量子芯片待在液氦冷柜,普通用户通过网页或API调用即可,无需自己买设备。
为什么西方媒体依旧质疑?两个误读值得拆解
误读一:认为“比特多就一定能碾压”。MIT科技评论在2024年把“113比特”列为封面标题,但正文却引用某硅谷分析师发言:“如果软件跟不上,再多也是废铜烂铁。”的确,量子计算需要经典计算机做大量纠错,系统层软件才是真功夫,中国团队正用10年经验回应这个质疑。
(图片来源 *** ,侵删)
误读二:把“政治叙事”强加给科学成绩。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里写道:“真正的荣耀从来不由他人的口舌决定。”当合肥的工程师凌晨两点还在给实验管线升温、测温,所谓“领先”不过是日复一日细节的积累。
行业里的三个冷知识,新手入门必读
- 量子芯片比邮票还小,每平方厘米造价超过北京一套学区房,但用完一次就报废?不,只要退火得当,一颗芯片可以重复使用上千次。
- 超导量子计算机运行环境零下273.135℃,比外太空都冷,却需要24小时不下线的柴油发电机保障,一旦停电,整个系统会在十分钟内废掉。
- 国内首支量子计算 ETF 已在上交所挂牌,代码159999,日均成交额1.2亿元,但官方提示风险等级高达R5,小白切勿盲目涌入。
给未来三年的五点预测
- 2026年底,中国将出现首个“量子+AI”混合数据中心,主要服务药物分子筛选;
- IBM、谷歌将被迫把最严格的量子云服务部署在新加坡而非本土,以绕开可能的出口管制;
- 高校将出现“量子+金融”新专业,高考选考组合增加“化学或信息学任选一门”;
- 上海海关开始使用量子算法打击香烟走私,识别率提升至92%;
-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将在2027年出版新长篇,书中将出现一台“113比特量子灯塔”。
权威数据引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发展白皮书》:截至2025年3月,中国已建成量子计算专利超过2600件,占全球总量28%,其中硬件与工艺专利首次领先美国。
正如《道德经》所言:“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量子赛道没有终点,而是一场与极限温度、微观噪声、工程细节的长跑。今天被刷屏的113比特,也许在十年后回看只是“热身圈”,但正是这一个个热身圈,最终铺成了通向未来的量子之桥。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