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超导 量子计算机(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入门)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入门

“把宇宙装进口袋的计算机,正在零下273℃的金属管里做深呼吸。”——改写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科学的礼赞

它到底在“低温”里做什么?

我自己之一次走进实验室,看到那根银亮的稀释制冷机时,真以为误入太空舱。工作人员告诉我:真正的计算核心只有指甲盖大,被层层铜屏和铌钛合金包得严严实实,只为让里面1平方毫米的超导量子比特保持在10 mK(-273.14℃)附近。
自问:为什么不能像传统CPU放在室温?
自答:量子态脆弱得像肥皂泡,室温噪声相当于给肥皂泡配了一个大号鼓风机,一吹就灭。

低温超导 量子计算机(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入门)-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绝对零度?多少K才够“稳态”

官方数据里,“低温超导”三个字其实留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区间:

  1. 液氦制冷段:4.2 K(-268.95℃)——老式MRI也用它;
  2. 稀释制冷机:10-20 mK(-273.1℃)——谷歌Sycamore与IBM Eagle都卡在这里;
  3. 未来“高温超导量子比特”猜想:30 K(-243℃)——材料若突破,成本直接砍到十分之一。
    引用MIT Lincoln Lab 2025报告:目前更佳相干时长记录仍为低温10 mK下产生的480 µs,若回到1 K级别,寿命骤降到15 µs,算法跑不完就崩了。

作为小白,我该先懂哪三个名词?

1.量子比特(Qubit)
可以把它看作一枚“能同时正反都正面的硬币”,超导环里顺时针+逆时针电流并存就是经典1与0的叠加态。
2.约瑟夫森结(Josephson Junction)
两层超导体中间夹个1 nm厚的绝缘层,电子像穿墙术一样隧穿过去,是调控qubit能量结构的“水龙头”。
3.相干时间(T1 & T2)
前者是量子信息能“活多久”,后者是能“维持叠加”而不出错的时间。谷歌2019年论文公布Bristlecone芯片的T2≈16 µs,2024年IBM Condor把这一数值抬高到220 µs——意味着同一批qubit可以完成两万次逻辑门操作。


DIY观察:一块超导量子芯片的横截面

• 最顶层:100 nm铝线,蚀刻成微米级电感,形成LC谐振腔
• 中间:50 nm铝膜+氧化铝1 nm+铝膜三明治,制造约瑟夫森结
• 底层:硅衬底+钼铌合金屏蔽层,反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我用显微镜头拍下芯片,发现每个qubit旁边都有一颗“小星星”,实验员笑称那是Purcell Filter——防止读出线把qubit“吵死”。


量子纠错会拖垮芯片吗?

很多人担心“物理比特→逻辑比特”的可怕放大比例(目前1:1000)。IBM Morioka团队最新论文指出:若把低温超导换成超导硅-锗异质结,表面缺陷降低三分之二,可把纠错开销降到1:150
名人金句加持:John Preskill那句“我们仍处NISQ时代(有噪声中等规模量子)”,今天读来依旧滚烫——只不过低温超导把噪声压到比2018年少了一个数量级,使得2000物理比特已在实验里跑出99.9%保真度的50逻辑比特


在家也能“云”体验零下273℃

不想飞去IBM纽约实验室?三步上手:

低温超导 量子计算机(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入门)-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开通IBM Quantum免费账号;
  2. 选择ibmq_quito(5比特芯片,10 mK运行);
  3. 用Qiskit写6行Python就能跑一个随机数发生器。
    友情提示:云端的“队列”比你想象更友善,凌晨提交,五分钟排到,比跑B超还快。

中国团队正在怎样改写低温超导路径?

2025年4月,中科院物理所宣布完成首台无液氦稀释制冷机,通过氦-3氦-4混合吸附制冷,把开机时间从72小时缩到36小时,运维费用直降55%——对初创公司来说,房租>电费>人员成本模型彻底翻转。
2025年6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发布“超导-硅量子接口”,在一枚芯片里融合3个超导qubit2个硅qubit,打破工艺壁垒,被《Nature Electronics》评为“可能让低温与室温体系握手言和的之一步”。


写在最后的一段冷知识

《三体》里丁仪教授在拉格朗日点做实验,零下180℃就能把“水滴”冻结;现实中,超导量子比特的10 mK比拉格朗日点更冷。或许正因这种极致环境,才给了我们窥见宇宙另一侧计算文明的钥匙。

低温超导 量子计算机(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入门)-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